《古文观止·滕王阁序》译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唐·王勃

【题解】

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擅长诗赋,颇有才华。他的作品大多为抒情写景之作。《滕王阁序》原题《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王勃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广为传诵的优秀作品。王勃27岁时准备前往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正赶上洪都府知府阎公重修滕王阁,王勃被邀去赴宴,即席作成此文。

【原文】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79],龙光射牛斗之墟[80];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81]。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82],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注释】

[79]物华天宝:指人世诸物的光华化为天上的宝气。

[80]龙光:此指宝剑的光芒。牛斗之墟:二十八星宿中牛、斗二星所在方位。墟:指星座。

[81]俊彩星驰:俊彩,俊才。星驰,如星指流动飞驰。

[82]雅望:崇高的名望。

【译文】

南昌,是过去豫章郡的古城,如今称为洪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野,与衡、庐二山相连接。以三江为衣襟,五湖为衣带,西边控扼着荆楚,东边牵制着瓯越。这里万物的精华焕发为天上的宝气,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才,地有灵秀,太守陈蕃专门为徐孺设置卧榻。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杰出的人才像繁星一样放射光芒。城池坐落于中原与夷夏相交的地方,主人和宾客囊括东南地区的俊杰。洪州都督阎公崇高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新州刺史宇文公品行高洁,赴任途中路过这里,车驾暂驻。正好赶上十天一次的假日,才华出众的朋友像白云一样聚集;尊贵的宾客坐满了席位。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词宗主孟学士;紫电清霜,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我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探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却荣幸地遇到这样盛大的宴会。

【原文】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83],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84],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85],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注释】

[83]潦水:下雨后的积水。

[84]骖:驾车的马,左骖右,此指马车。上路:地势高的路。

[85]鹤汀:活动着仙鹤的水边平地。

【译文】

时间正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弥漫,傍晚的山峦在暮色中呈现淡淡的紫色。在高高的道路上,驾着马车出游,到高大的丘陵中寻访美景。来到滕王营建的长洲,看见了当年他居住过的殿阁,高高的楼台如青峰耸立,直达云霄;凌空架起的阁宇好像在天空飞翔,从高处往下看,好像感觉不到地面的存在。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列出冈峦高低起伏之势。

【原文】

披绣闼,俯雕甍[86],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87];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注释】

[86]甍(méng):有雕饰的屋脊。

[87]钟鸣鼎食:这里指官宦之家。

[88]云衢(qú):指天空。

【译文】

推开精致的大门,俯视雕饰的屋脊,山野辽阔眺望无极,河流、湖泊曲折浩茫,令人惊叹。房屋排满地面,都是官宦之家,船只舶满渡口,尽是雕上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彩虹消散,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晴朗。落霞与孤寂的野鸭一起在天际飞舞,秋水和蔚蓝的天空浑然一色。暮色里渔人划着小船,唱着欢歌满载而归,歌声响遍了鄱阳湖畔;南飞的群雁被寒气惊扰,叫声停落在衡阳的水边。

【原文】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89]。爽籁发而清风生[90],纤歌凝而白云遏[91]。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俱,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92]。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注释】

[89]逸兴:超逸的兴致。遄飞:飞速地抒发。

[90]爽籁:参差不齐的排箫。籁,一种由竹制的管乐器。

[91]白云遏:形容歌声的美妙。

[92]盈虚:指兴衰、贵贱、穷通等。

【译文】

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超逸的兴致油然而生。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又阻止了白云的飘动。这盛宴如同睢园中的竹林聚会,贵客们狂饮的气概胜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超过了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备,贤主、嘉宾,千载难逢。极目远眺,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宇宙无边无际;欢乐消尽,悲随之来,我知道了事物变化、盛衰成败都有定数。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地势险要,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斗星如此遥远。吴山阻隔,难以逾越,又有谁会同情失意之人?今天偶然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一心怀念朝廷却不能够朝见,什么时候才能像贾谊那样被奉召宣室去侍奉君王呢?

【原文】

呜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93]。老当益壮[94],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95]。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96],桑榆非晚[97]。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注释】

[93]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94]老当益壮:年纪虽高,志气应该更旺。益,更加。

[95]青云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96]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比喻早年时光。

[97]桑榆:日落处,指黄昏。比喻人的晚年。

【译文】

唉,个人的机遇不同,命运也总是坎坷不平!冯唐有了重用的机会时已经老了,李广立功无数最终也没被封侯,贾谊蒙受冤屈被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梁鸿被迫隐匿到海边,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只不过君子能够安于贫贱,通达事理的人能接受自己的命运。年纪虽高,志气应该更旺,怎么能在年老时再改变自己的志向呢?处境艰难,就应更加坚强,不放弃凌云壮志。廉洁的人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有德行的人即使处在污浊的环境也能保持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但是凭借大风也能到达;少年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但珍惜将来的岁月也不算太晚。孟尝品德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阮籍放纵不羁,我们怎么能效仿他在穷途末路时恸哭而返呢!

【原文】

勃,三尺微命[98],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99],奉晨昏于万里[100]。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101];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注释】

[98]三尺微命:身份卑微。三尺:指衣带下垂部分,是当时士大夫中最低一级绅的衣带长度。

[99]簪笏:簪,是古人束发戴冠时用以固定冠的长针,笏,是官吏朝见皇帝时所捧的手版。此代指俸禄。

[100]奉晨昏:这里指侍奉父亲。晨昏,古人早晚向父母请安。

[101]鲤对:指回答长辈的教诲。

【译文】

我,身份卑微,只是一个文弱书生。虽然与终军一样已经年满二十岁,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我也有班超那样投笔从戎的胸怀,也仰慕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心。如今我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跋涉万里去侍奉我的父亲。我不敢自称是谢玄那样的俊才,却非常幸运能够见到与会的宾客。不久,我将到父亲身边聆听教诲;今天我能在宴会上拜见各位,荣幸得如登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息。今天我既然遇到了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我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原文】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102],一言均赋,四韵俱成[103]: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102]恭疏短引:疏,分条陈述,这里指写作。引,引言,即序文。

[103]一言均赋,四韵俱成:即“均赋一言,俱成四韵”的倒装。

【译文】

唉!洪州名胜之地不能常游,盛大的宴会也难以再遇。兰亭宴集的盛况已成过去,金谷名园也已经变成废墟。我侥幸在盛大的宴会上承蒙恩情,临别时写几句话作纪念,至于登高赋诗,只有指望在座的诸位了。冒昧给大家献丑,作了短短的序言,在座的诸位都按分到的韵字赋诗,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

滕王阁高高地耸立在大江边,佩玉叮当,客人散去,歌舞结束。早晨,南浦的云霞飞过雕梁画栋,傍晚,卷起的珠帘飞溅着西山的雨。闲静的白云在清潭中留下倒影。日子就这样清闲安静,景物变换岁月转移,谁知经过了多少春秋?当年的阁中皇子如今到哪里去了呢?只有那门外的江水,独自向前默默奔流。

【评析】

本文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作品,是一篇优秀的赠序文。文章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时代精神和个人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

首先叙述洪州地势之雄伟、人物之杰出、宾客之尊贵;其次写滕王阁的美妙景色,构筑之宏丽,显出作者非凡的文笔;接着由眼前的美景转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由壮写到悲,体验到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最后自叙遭遇,并说明自己有幸与会,借离别之际作诗留念。

文章的另一特色是多次使用典故,“冯唐易老”、“屈贾谊予长沙”等句无不用典,作者将典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之贴近语境又不违背原意,恰当地抒发了作者羁旅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感叹。本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体现了作者绝佳的写作功底和渊博的知识结构,不愧为一篇千古不朽的优秀骈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