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只不过是衣衫褴褛
我们如灿烂的阳光下现身的绿色山麓
如夏日山峰般的皮肤、心灵
如何能被贫穷遮住
仿佛青山滋养着脚下的芝兰
我们也唯有养育我们的子女
每当生命感觉疲惫不堪
在那样的下午
伉俪们啊
请你们或安坐
或静卧于他(她)的身旁吧
女人就安详地仰望着丈夫
男人就来抚摸妻子的额头吧
即使身处布满荆棘的洞穴
我们也要感到如玉璞般被孤独地埋没
任凭布满青青藓苔
(尹海燕 译)
注释:
无等山位于韩国全罗南道,海拔为1187米。
【赏析】
徐廷柱在漫长的诗歌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给人们展现了他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他将波德莱尔式的华丽感觉、将人类内心的苦恼与挣扎富于美感地加以形象化,表现意志或思维问题。他的诗形象地表现与命运对抗的人类意志。
全诗分四节,第一节四句,一、三、四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首句用暗喻告诉人们,“贫穷只不过是衣衫褴褛”,一个“只不过”表明对待贫穷无所畏惧的蔑视,它遮不住我们“如夏日山峰般的皮肤、心灵”。“山峰”挺拔屹立,伟岸高耸,无人能够令他们弯腰屈服,只能抬头仰望他们拔地而起的气势。诗歌开篇便表现出了以贫为乐的达观精神。意志薄弱、缺少骨气之人忍受不了贫穷的生活,体会不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更不会欣赏叱咤风云的品格风范。这种精神即使落在一般凡夫俗子的身上也照样能够光芒四射,令人敬仰。第二节前两句用比兴手法,写“青山滋养着脚下的芝兰”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我们也唯有养育我们的子女”。“我们”养育子女正如青山滋养芝兰,天经地义,义不容辞。当“我们”不堪重负、感觉疲惫时,我们相互搀扶共同渡过难关。怨天尤人,容易在困难面前低头的人是体验不到相濡以沫的那份渗入骨髓的亲情的。“我们”物质上贫困,但精神上很富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女人安详地仰望着丈夫/男人就来抚摸妻子的额头吧”。贫穷只不过是衬托“我们”精神强大的背景而已。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既不为贫贱而忧虑,也不盲目追求富贵。一个人努力地为钱财卖命而过完自己那宝贵的一生,那么他的人生意义就值得怀疑。如果把贫穷当作一种考验,考核人的精神品质,就可以安心与自己的爱人在夏日午后“或安坐/或静卧于他的身旁吧”,享受自然赋予每个人的阳光、雨露。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这里我们不能不把“贤哉”也送给诗中的“女人”和“男人”。最后一节“即使身处布满荆棘的洞穴”或“布满青青藓苔”,都要显出玉璞般的精神与气度。在什么样的物质环境下都不改变心境的那种坦然和安宁,什么条件下都不改其乐的生活态度才是令我们钦佩的。
徐廷柱的第一本诗集《花蛇集》还只是以西方的感受性来探究生之苦恼,但从第二本诗集《归蜀途》(1946)开始,已经具备了韩国式的世界观以及对传统生活的关心。这一倾向在其第三本诗集《徐廷柱诗选》(1955)中更加深化,并终于在第四本诗集《新罗抄》(1960)中得以升华。他在享有灿烂文化的韩国古代国家“新罗”中发现韩国式的价值观、美学观和世界观,将之命名为“新罗精神”,并在诗中赋之以形象,诗集《新罗抄》即是其结果之一。这首诗发表于1954年,正是“新罗精神”在他身上大放光彩的时期。朝鲜历史上的新罗时期定儒家经典为“国学”,强调以“德”治国,把忠、孝、信、义等思想发展为具有朝鲜文化特色的“新罗精神”,这首诗精彩地诠释了安贫乐道的精神特质。
(马 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