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希望多么空幻(节选)仿朱文纳尔讽喻诗第十章作·约翰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自从学院录取新生榜上有名,

那青年对声誉就不再无动于衷;

他患了难抗的追求名声的热病,

因为大学制服带来了病毒深重;

他未来的劳动在图书馆里展开,

培根教授的厅房已经颤动起来

这是你的看法?继续干吧,好青年,

美德会保你坐到真理的宝座上边;

如果你的灵魂能够始终热情奔放,

直到科学被俘,不能负隅顽抗;

如果理性能以最亮的光线把你引导,

消除模糊的怀疑,使你一切明了;

如果虚假的仁慈不会诱你失去愉快,

赞扬不会使你松弛,困难不会吓坏;

如果新奇不会光临,诱你误入歧途,

懒惰喷吐毒雾,不能使你迷醉糊涂;

如果美貌的锋芒只能在纨绔队里消磨,

不能奔耀自己征服占领了学者的心窝;

如果疾病不能悍然侵入你麻木的血脉,

忧郁的幻影也不能折磨你愁容长在;

即使如此,也不要妄想没有忧愁危险,

也不要妄想人类厄运你能侥幸避免;

请你屈尊抬起眼睛,饱览现实世界,

暂且抛开书本,以求变得聪明起来;

到这时你才能看清学者和生平艰辛,

受累受妒受穷,赞助无人,入狱有门;

君不见四海邦国见识短浅、正义沦丧,

功臣业已入土,才迟迟树起纪念雕像。

如果你仍然留恋梦想,那你可要提防,

听一听利底亚的生平和伽利略的下场

(吕千飞译)

注释:

培根指罗杰·培根,科学家、哲学家,13世纪在牛津大学执教。传说如果有比他学问更好的教授来到牛津,他的书房就会坍塌。

托马斯·利底亚(1572—1646),牛津学者,因为同情王党,贫困至死。伽利略(1564—1642),著名天文学家,1633年被认为是异端,由天主教法庭判罪入狱,死时双目已盲。

【赏析】

撒缪尔·约翰逊是18世纪英国文坛的巨匠。虽然因为家境贫寒,后来在牛津大学的学业并没有完成,但凭借顽强的奋斗精神,他终于以自己渊博的见识、独特的文风以及作品中的精彩词句脱颖而出,成为英国文坛的重要人物。

约翰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人们主要记住了他编纂英国第一部语言辞典的伟大功绩,为他冠上“博士”的称号,而往往忽略了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批评家、诗人。他的诗文代表作是讽刺长诗《人生希望多么空幻》。全诗共368行,模仿古罗马讽刺诗人兼伦理学家朱文纳尔的讽喻诗第十章写成。诗歌的主题就是诗歌的标题: 人生希望多么空幻。在诗歌中,约翰逊通观了人生的种种雄心壮志以及美好愿望是如何难以实现,以此来较全面地表述自己的伦理、哲学思想和世界观。他对人生的看法是悲剧性的,相信人生要经受的痛苦远比幸福多,我们只有凭借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才有可能最终把握幸福。这里节选的诗段(对应于原诗第135—164行)是许多英国诗集经常收录的片段,描绘了学者梦想的难以实现。

选段开门见山地为我们展现出一位刚被有“梦想之巅”美誉的牛津大学录取的青年形象。他将要跨进著名的学府,走上一条康庄大道,因而显得意气风发、壮志凌云。他情不自禁地往内心填塞对“声誉”和“名声”的向往,幻想他“未来的劳动在图书馆里展开”,然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为一位远近闻名的学者,甚至比声名卓著的培根教授还要出色。“这是你的看法?继续干吧,好青年,/美德会保你坐到真理的宝座上边”,约翰逊预置了一个梦想成真的美好结局,但要实现这个梦想,绝非易事。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这位青年要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维持“热情”,因为热情能够助长学习的效率。接着,他要保持“理性”,因为理性能够让他明辨自己的方向。他需要谦逊地对待别人的赞扬而不至于松懈,坚强地应对遇到的困难而不至于气馁。他还需要抵御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诱惑,不会因为事物“新奇”而“误入歧途”,不会因为性情“懒惰”而“迷醉糊涂”,不会因为迷恋“美貌”而“消磨”时光。此外,他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避免“疾病”的侵害、“忧郁”的折磨。

但是,即便他拥有了“热情”、“理性”、健康的身心,成功地跨越了种种诱惑和困难,他的梦想之旅仍然举步艰难。现实世界总是那么残酷,18世纪的英国社会并不是学者的天堂,他们“生平艰辛”,“受累受妒受穷,赞助无人,入狱有门”。尤其是“赞助无人”这种困顿,约翰逊深有体会。那时候,文人、学者想要做出点成绩,必须要有达观显贵的引荐、提携,即必须有名人作为保护人、赞助人,英语称“patron”。约翰逊也未能免俗,想把成名的希望寄托于某个大人物。于是,他在1747年拟就了编纂一本英语辞典的计划,并把它呈交给当时的内阁大臣查斯特菲尔德伯爵,希望得到他的赞许与资助。不料几次奔走求见,均未被理睬。最后,他孤军奋战,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这部划时代的鸿篇巨著。约翰逊无疑是坚韧顽强的,但有多少人能够承受这样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这样漫长的辛苦工作?

而且,这是一个“见识短浅、正义沦丧”的社会。即使他刻苦耐劳,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也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功臣业已入土,才迟迟树起纪念雕像”,更何况还有更多付出艰辛的劳动却永远地被历史遗忘的人。

约翰逊像剥洋葱皮一般,将梦想之旅中的重重困难一层一层剥下来。剥到最后,我们并没有看到之前预置的梦想成真,而是看到“利底亚的生平和伽利略的下场”,看到梦想破灭。

事实上,约翰逊创作这首长诗的时候,正在经受他人生当中的一段消沉期。尚在起步之中的约翰逊几乎身无分文,身体状况非常差,他的妻子也染上了重病,在极端困苦的境遇之下他又要单枪匹马编纂辞典,其艰辛可想而知。他在诗歌中,尤其是这个选段中,展示了他经历的贫困、疾病、艰辛,感叹了梦想的难以实现,言语之间透露出沧桑和悲观的气息。但是,约翰逊又是非常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一个人,他凭借自己的博学和坚毅应对高强度的劳动,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么,我们通过阅读这首诗、了解约翰逊的生平经历,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追求梦想的艰巨,从而调整心情,充分准备,朝着梦想勇往直前。

(蔡海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