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檀迦利(节选) [印度]泰戈尔》读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你使我的生命得到升华,这在你看来是一种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用新生命来充填其中。

一枝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翻山越岭,从笛管里吹出永不重复的乐曲。

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使我的一颗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词调。

你的无穷的赐予如此偏执地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间早已流逝,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亦总余有空间待充满。

当你命令我歌唱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要因为骄傲而爆裂;我抬头望着你的脸,无法抑止的眼泪涌上我的眼眶。

我生命中所有的困惑与不安融化成一片甜美而温柔的谐音——我的赞颂如同一只欢乐的鸟,振翼飞越海洋。

我明白你喜欢我的歌唱。我知道仅仅因为我是一个歌者,才有可能来到你的面前。

我伸展我歌曲的翅羽,触到了你的双脚,那是我从来不敢奢想触到的。

在歌唱中沉沉眩晕,我忘乎所以,你本是我的主人,我却称你为朋友。

二十九

那个被我用我的名字圈禁起来的人,在监牢中哭泣。我每天不停地筑着围墙;当这道围墙筑到与天齐高的时候,我的真我便已埋葬于高墙的黑影中。

我以这道高墙自豪,我用沙土涂抹它,唯恐在这名字上还留着一丝缝隙: 我用尽了心思,真我却已消失于我视线之外。

三十

我独自去赴约会。是谁在黑暗中跟着我呢?

我企图逃避,但是我逃不掉。

他大步流星地走过,使地上尘土飞扬;我口中吐出的每一个字里,都掺杂着他的呼叫。

他就是我的小我,我的主,他不懂羞耻;但和他一同到你门前,我却感到羞愧难当。

五十六

因为你的快乐是这样地盈满了我的心,因为你曾这样地迁就我。啊,你这天主,假如我不曾存在,你还爱谁呢?

你恳请我与你共享这一切财富。在我心里你的欢乐不住地遨翔。在我短暂生命中你的意志永远照耀。

因此,你这万王之王精心雕饰来赢取我的心。因此你的爱潜移默化了你情人的爱。在那里,你又以我俩完全合一的形象显现。

六十

孩子们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一起玩闹。头上是无垠的静止的天空,不安的海波奔腾着,喧闹着。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聚会。

他们盖着沙子的房屋,做着贝壳的游戏。他们把枯叶编成小船,微笑着看着它们飘向海的远方。孩子在世界的海滨做着游戏。

他们不会游泳,他们也不会撒网。寻找珠宝的人潜水寻珠,商人们为生计而辗转,孩子们收集了石子却又丢弃了它们。他们不搜求海底的珍珠,他们也不会撒网。

大海涌起了欢笑,海岸上闪烁着苍白的微笑。散发着危险气息的波涛,像一个母亲在摇着婴儿的摇篮,对孩子们哼着无聊的歌谣。大海在同孩子们游戏,海岸上闪烁着苍白的微笑。

孩子们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一起玩闹。风暴在无边的天空中畅游,船只在凌乱的海上破碎支离,死亡在猖狂蔓延,孩子们却在游戏。在无垠的世界的海滨,孩子们快乐地、庄重地聚会着。

六十七

你像天空,你还像窝巢。

啊,漂亮的你,处于窝巢中,就是你的爱,用颜色、声音与香气来抱住灵魂。

在那里,清晨走过来了,右手提着金筐,里面装着美丽的花环,静静地替大地加上皇冠。

在那里,黄昏走过来了,跳过无人畜牧的荒丛,走过车马绝迹的小道,在她的金瓶里装着安静的西方海洋上和平的凉飙。

然而在那里,纯白的光辉占据着伸展着的、为灵魂翱翔的、无边无垠的天空。在那里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形状和颜色,而且永远、永远无有言说。

九十五

当我刚跨过这一生的门槛的时候,我并没有发觉有什么异样。

是什么力量使我在这无边无际的幽暗之中开放,像一朵花蕊,午夜时分在森林里开花!

光明使我早起,我立时觉得世界里我是一个熟人,那不可思议、不可名状的东西,已以我母亲的形象,把我抱在怀里。

同样的,在死亡里,这同一的不可知者又以我熟识的面孔出现。我爱生命,我知道我也一样地爱死亡。

当母亲从婴儿口中拿开她的右乳的时候,他就啼哭,一声接一声,但他立刻又从左乳得到了一点欣慰。

一百零三

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我的主,让我所有的感知都呈现在你的脚下,接触这个冥冥世界。

像七月潮湿而厚重的乌云,带着未落的雨点向你压下来,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的整个心灵在你的门前拜伏。

让我所有的诗歌,在不同的调子的伴奏下,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汇成为一股洪流,倾注入沉静、寂寞的大海。

像一群离家返乡的鹤鸟,日夜飞向它们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让我一生的所有启程回到它永久的故乡。

(冰心 译)

【赏析】

在印度文学的世界里,泰戈尔的诗歌绚美而耀眼,而他的《吉檀迦利》更是让全世界称叹。1912年,泰戈尔把原用孟加拉语创作的《吉檀迦利》翻译成英文散文诗并在英国出版,立刻引起文坛震动,诗人叶芝在该诗英文初版序中表达了自己的赞叹与心悦诚服:“泰戈尔的这些诗歌的散文译本使我心潮起伏,多年来还没有什么作品这样打动过我……这些抒情诗——以其思想展示了一个我平生梦想已久的世界,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艺术作品,然而又显得极像是普通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植物,仿佛青草或灯心草一般。一个诗和宗教同为一体的传统,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传了下来,从有学问和没有学问的人们那儿采集了比喻和情绪,把学者和贵人的思想,重新带给群众。”瑞典诗人瓦尔纳·冯·海登斯塔姆曾向瑞典科学院大力推荐《吉檀迦利》:“我读了这些诗歌,深受感动。我不记得,过去二十年我是否读过如此优美的抒情诗歌,我从中真不知道得到了多么久远的享受,仿佛我正在饮着一股清凉而新鲜的泉水。在它们的每一思想和感情所显示的炽热和爱的纯洁性中,心灵的清澈,风格的优美和自然的激情,所有这一切都水乳交融,揭示出一种完整的、深刻的罕见的精神美。他的作品没有争执、尖锐的东西,没有伪善、高傲或低卑。如果任何时候诗人能够拥有这品质,那么他就有权得到诺贝尔奖金。他就是诗人泰戈尔。” 泰戈尔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吉檀迦利》由103首诗歌组成,是泰戈尔在他50岁那年从自己的诗集《柰维德雅》、《克雅》、《吉檀迦利》及从1908年起散见于各报纸杂志上他的诗歌里面精选出来的。这本诗集最初发表于1910年,是泰戈尔哲理诗的代表作。《吉檀迦利》中的诗歌排列是诗人匠心独运的结果,是有章可循的。诗集的结构犹如一部交响乐。第1至第7首是序曲,唱出了诗人作歌的缘由,即听从神的命令,以“永新的旋律”、“优美的和声”唱出生命,从而实现自己与神合一的愿望。第8至第35首是第一乐章,主题是对神的思念。第36至第56首为第二乐章,主题是与神的会见。第57至第85首是第三乐章,主题是欢乐颂。第86至第100首是第四乐章,主题是死亡颂。这四个乐章围绕着梵我如一的主旋律表现出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复杂思想感情。最后三首则是尾声,概括了诗集的内容和意义。

“吉檀迦利”是献诗的意思,这是献给诗人心中的梵(神)的诗。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是献给那给予他肉体、光明和诗才之神。季羡林先生曾指出:“尽管泰戈尔也受到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思想的基调,还是印度古代从《梨俱吠陀》一直到奥义书和吠檀多的类似的泛神论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宇宙万有,同源一体,这个一体就叫做‘梵’。‘梵’是宇宙万有的统一体,世界的本质。人与‘梵’也是统一体。‘我’是‘梵’的异名,‘梵’是最高之‘我’,人的实质同自然实质没有差别,两者都是世界本质‘梵’的一个组成部分,互相依存,互相关联。”在《吉檀迦利》中,神无所不在,以不同的形式显现,可遇而不可求(这正是印度宗教中梵神的形象)。当人实现了“梵我合一”,“以我俩完全合一的形象显现”(第56首)时,诗人心中充溢着光明与欢乐。在神的国度里,“在那里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形状和颜色,而且永远、永远无有言说”(第67首)。在对宗教哲理的思索中,诗人领悟着“有限”与“无限”、“生”与“死”的真谛,“我热爱生命,我知道我也一样地爱死亡”(第95首)。 

但是,《吉檀迦利》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颂神诗。从字里行间,我们看见天真无邪的儿童在海边追逐嬉笑,看见挑灯顶罐、裙带飘飘的印度少女在田间行走,听到在园中、渡口吹着芦笛的印度工人向人们轻声诉说……在《吉檀迦利》里,“神”与“真我”、“真理”是同义词(见第29首)。只有打破“名”的牢墙,才能回归“真我”;只有摆脱“小我”(见第30首),才能洞见真理。“真我”如童心般纯净,只有保持这种纯净,生命才能摆脱死亡的威胁而获永恒(见第60首)。

在《吉檀迦利》里,有清新绚丽、变幻多姿的自然景观,有对美妙神奇的彼岸世界的玄想,又记录着对现实生命的体验以及人世的欢乐与悲哀。诗人既具圣徒的虔诚高洁,更不乏凡人的亲情爱心。而这一切既是诗人广博而细致、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表露,又处处展现着诗歌美的极致。我们也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是何等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那些爱好和平的人民。

(史伟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