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爱洛绮丝》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思想家和文学家卢梭(1721—1778)的书信体小说。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在男爵家作家庭教师时,与男爵的女儿、他的学生尤丽,年貌相当,情趣相投,真心相爱,并以身相许。男爵坚持门阀观念,反对他们的恋爱,并强迫女儿嫁给曾有恩于他的老友、已年近50的俄国贵族沃尔玛。圣·普乐被迫离去,避居山村。尤丽婚后用宗教和道德观念克制自己,忠实于丈夫,并坦白了自己与圣·普乐的爱情,取得了沃尔玛的谅解。沃尔玛不仅把尤丽婚前与圣·普乐所生的儿子视同己出,还将圣·普乐聘请来作他子女的家庭教师。尤丽与圣·普乐旧人重逢,感情仍然炽热,但双方都以礼自守。最后,尤丽因积郁成疾,重病去逝,临终前留给圣·普乐一封信,除将子女托他教育外,还表示了:“我不离开你,我去等你。叫我们在人世分手的道德,又叫我们去天国永远团聚。”
圣·普乐和尤丽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圣·普乐品学兼优,才貌双全,为人朴实稳重,对爱情忠诚专一。他谴责封建道德的虚伪,把自由恋爱视为应有的基本人权,不断向尤丽证明他们的爱情本身就是具有“美德的品格”而应当幸福地结合。然而只承认高贵血统和贵族头衔的社会,使他的爱情横遭摧残,他只得忍痛割弃。他不禁发出质问: “我何以和她有这样大的距离?”控诉了尤丽父亲的狠毒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尤丽温柔可爱,善良忠实,具有追求爱情自主和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她钟爱圣·普乐,对她的爱情一直不能忘怀。当父亲逼婚时,她公开揭露这是“拿她去还债,用她的生命去报答他的救命恩人,把女儿当成了奴隶,当成了商品”。被迫结婚后,忍受着有负情侣的感情煎熬,最后只能把死当作一种精神解脱:“再活下来,我也许要犯罪了”。从而,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妇女婚姻不自由的悲惨命运。小说的主题是严肃的:它表现了以真挚感情为基础的“自然道德”和蒙上等级偏见的“社会道德”之间的尖锐冲突,揭露了封建制度压制人的美好感情的罪恶,也表现了作者主张感情自由、思想解放的人生理想。
小说真挚而深沉的感情描写,一反古典主义的理性说教,把男女爱情作为高贵的道德加以肯定。通过对恋人的微妙心理的力透纸背的描写,让其尽情倾吐内心中的感情、矛盾和心灵上的创伤、痛苦。整个作品既饱含反封建激情,又充满着感伤的情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烘托人物感情的景物描写,是作者以明丽的自然风光唤起人们“返回自然”的热望的写景主张的又一次体现,也是作者运用得更娴熟、更出色的杰作。莱蒙湖的宁静和波涛的一静一动,十分合拍地映衬着人物心情的变化;而高悬的明朗月色与恋人的悲怆心情的映照,又将气氛渲染得更加凄楚悲凉。这种景为情生,情为景发,情景交融的描写,犹如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有着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作者这一富有美感的景物描写,对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影响深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