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薇的婚事》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印度古吉拉特语作家伯代尔(1912— )的长篇小说。小说生动地描绘印度西北边境古吉拉特邦山区少数民族特别是低种姓人民的生活境遇,通过姬薇遭受封建礼教和社会陋习迫害的悲剧,揭示当代印度社会矛盾的一个侧面,表达对不合理制度和传统习俗的强烈控诉。同时,赞颂姬薇和甘吉之间矢志不渝的爱情。在一次庙会上,年青貌美的姬薇姑娘和青年农民甘吉一见钟情,真诚相爱。由于种姓不同,教族戒规和社会习俗不允许他们结合,而甘吉为了赡养残废的兄长一家,不敢冒冲破教规带来的危险,忍痛牺牲爱情。为了达到与甘吉朝夕相见的目的,姬薇同意嫁给甘吉村中的理发匠突利亚。突利亚相貌丑陋,心胸狭窄,怀疑姬薇与甘吉有私,百般虐待姬薇。一对心心相印、纯洁无瑕的恋人承受着巨大的内心痛苦。甘吉为了姬薇的安宁,也为了躲避嫌疑,出外谋生。可狠心的突利亚毫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折磨姬薇,姬薇有苦难言,决定服毒自尽。突利亚误食姬薇烙好的毒饼身亡,姬薇蒙受毒杀丈夫的不白之冤,精神失常后沦为乞丐。甘吉闻讯归来,痛苦至极,终于冲破一切阻力,排除众人非议,带着姬薇,告别亲友,离开家乡,去寻找新的生活。
姬薇是善良、正直、勇敢、勤劳的印度农村妇女的典型。她热烈地追求自由、纯洁的爱情,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和种姓制度的束缚,无视随时袭来的流言蜚语的诋毁。她理解心爱的恋人难言的苦衷,默默地承受精神的重压和生活的折磨,唯一的希望和快慰就是恋人心中有自己的位置。甘吉是纯朴、无私、善良、热情的青年,满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他内心充满矛盾,他热烈地爱着姬薇,却不敢违反教族戒律,不忘赡养兄长一家的责任;为了姬薇的幸福,他强忍巨大的痛苦,有意躲避她,毅然离开她,却又时刻怀念着她。在他身上体现了传统观念、道德责任感与觉醒的、追求自由幸福的新观念的激烈冲突,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作品以抒情的笔调,描绘印度西北边境山区的自然风光和当地农民近乎原始宗法制社会的平静生活,地方色彩浓重;作品出色地运用烘托手法,以自然景物衬托人物心情,早春的和风、叠翠的云彩,衬托恋人的初遇和钟情,茫茫的暮色、沉沉的黑夜,衬托人物内心的沉重和压抑,夏日的朝阳、皎洁的明月,则衬托人物的自由与欢欣;作品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情感,姬薇的纯真执着,甘吉的光明磊落,突利亚的卑微猥琐,都通过心理活动展示出来,显得鲜明突出,有血有肉。作品没有正面表现沉重的阶级压迫和重大的社会矛盾,反映的生活面较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