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世代》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悲哀世代》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巴基斯坦作家阿卜杜拉·侯赛因(1934—)的成名作。小说描写纳伊姆坎坷的一生经历。他三岁时,父亲以反政府的罪名被捕,判处12年徒刑。在加尔各答供职的叔叔将他抚养长大,供他上学。父亲出狱后,他回到家园。是时正遇第一次世界大战,纳伊姆自愿从军,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目睹无数生命在枪弹下丧生。他侥幸活命,失去一只胳膊,却换回一枚十字勋章。返回故土后看到社会的不平等,参加国大党,投身民族解放斗争,因曾与恐怖集团有联系,几乎被杀死。他的勇敢赢得阿兹拉的敬佩和爱情。她是一位王公的女儿,不顾家庭阻挠与纳伊姆结婚。婚后纳伊姆继续从事独立斗争,几次被捕入狱。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因对现实和人生的看法不一致而破裂。多年的奔波和生活的磨难,使纳伊姆中风躺倒,在病榻上他思考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回顾自己的过去,力图寻找一条光明的道路。印巴分治的骚乱中,他随着一群难民迁往巴基斯坦,一颠一拐饱尝艰辛,丧身于逃难途中。

作品在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广阔背景里塑造了纳伊姆这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他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士,又是不断探索的人道主义者。他生活于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殖民统治与民族解放的冲突、印度社会阶级和宗教教派的斗争、腐朽传统与文明进步的撞击,这种种外在矛盾都反映到纳伊姆的内心,引起他的悲哀和不安,他努力找到一种平衡内心的力量。在幼稚、充满幻想的时候来到欧洲战场,看到无辜人民死于非命,他弄不清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带着被欺骗的情感体验回到祖国,认识到殖民统治的罪恶。他渴望独立自治,为独立解放奔波、奋斗。但看到残酷的暴力行为,又唤起战场的记忆,感到迷惑茫然。他杀过人,做过不光彩的事,有着常人皆有的欲望,又为自己的过失而苛责,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他的“悲哀”,有时代的、社会的意义,也有个人的、情感的内含,是印度独立前一个有良心的人的“悲哀”。他在逃难途中仍在思索,最后找到了“生活的真谛”:“生活的精髓——是牺牲的精神”,沉浸在纯朴、友爱、平和的田园生活的梦幻中,幻想一切重新开始。小说在纳伊姆尝尽人生痛苦、不断探索的一生的描绘中,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是在人道主义的基础上揭露殖民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展现印度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画面,讽刺达官贵人的市侩卑鄙、歌颂劳动群众的质朴善良。

《悲哀世代》画面广阔,内容丰富,以主人公的经历为纵线组织情节,描述了罗山阿加、尼亚兹·贝格二家三代人的生活,还交织穿插许多普通民众的悲惨事件。情节展开的地点涉及德里、加尔各答、拉合尔等印、巴城市和欧洲战场。小说有枪林弹雨的战斗,也有花前月下的幽会;有游行示威的热烈场面,也有夫妇枕边的喁喁情话;有土邦王公的豪华酒宴,也有苦难百姓的饿魂僵尸;有城市工人的罢工斗争,也有乡村农民的抗租呼声;有生动细节的具体描写,也有人生哲理的抽象议论,可以说表现了印、巴分治前几十年印度社会的各个方面。作品吸收了西方现代小说的一些表现手法,如纳伊姆冥思时的意识流动、一些场面的象征寓意等,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体现了小说的深邃风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