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之歌》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英雄史诗的代表作。在民间口头流传的基础上,由一个名叫图罗尔杜斯的诺曼底人最后记录整理而成。全诗分为长短不一的291节,共4002行,每行十音节。诗歌叙述查理大帝在西班牙打了7年仗,只有信奉伊斯兰教的萨拉戈斯没有被征服。萨拉戈斯国王马席勒害怕,遣使求和。查理大帝的侄子罗兰建议派他的继父加奈隆去谈判。这本来是件光荣的事情,但要冒一定的风险。加奈隆认为罗兰有意害他,决定对罗兰进行报复。他向马席勒献计,在查理大帝回师途中,伏击罗兰率领的后卫部队。这支部队在龙塞沃山谷果然遇伏。由于众寡悬殊,罗兰的军队死伤惨重,罗兰的朋友奥利维埃劝罗兰吹起号角,让查理大帝四师救援。起初,罗兰不同意,直到他身负重伤,身边只剩几十人时,他才吹起号角。查理大帝闻声回师,但为时已晚,罗兰、奥利维埃和大主教图尔班均已阵亡。查理大帝全歼萨拉戈斯的军队。回国后,他审判加奈隆。加奈隆的亲族不服,只好用决斗来决定是非。在上帝的帮助下,查理的骑士胜利了,加奈隆被处以磔刑。
罗兰之歌是作者根据778年查理大帝从西班牙凯旋途中发生的一次很小的后卫战,用夸张和篡改的手法把这场战斗渲染成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宗教战争。诗歌中的正面人物查理大帝不仅能征善战, 而且足智多谋,是封建王国理想的君主;罗兰是理想化的忠君爱国的封臣;奥利维埃和图尔班也是能为国王赴汤滔火的忠臣。叛徒加奈隆为发泄私恨,不顾国家利益, 是割据地盘的封建诸侯的代表。诗歌通过人民对查理大帝的爱戴和对罗兰英勇行为的颂扬,表达了人民要求结束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君主专制的法兰克王国的愿望。英雄史诗的风格朴实无华,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悲壮感人。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社会风俗和丰富的现实生活的描写,形式也较呆板、单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