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轼《春宵》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春  宵

苏 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举进士,授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签判。神宗熙宁中,历知密州(今山东高密)、徐州(今江苏徐州)、湖州(今浙江湖州)。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讽刺新法,被贬为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惠州(今广东惠州)、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安置。徽宗立,敕还,卒于常州(今江苏常州)。苏轼在散文与诗词创作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四库全书》收《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全宋诗》录其诗四十九卷又九十句。《春宵》一作《春夜》,春宵也就是春夜,此诗写春夜的美丽与令人眷念。

前一句写所感。春夜非常美妙而宝贵。“一刻”指很短的时间,古代计时器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刻,一刻是14.4分,相当于现在的一刻钟。句中将“一刻”与“千金”加以对照,说明时间很短而价值极高,充分显示了春宵之宝贵与值得珍惜。这句诗也成了千古流传的成语。

后三句写所见所闻。第二句写花香清幽,月色柔和。因为是夜晚,花的颜色与形状看不清楚,所以通过花香来写花。“月有阴”指月亮被云遮住了,月色有点儿朦胧。第三句写楼台上传来了优雅的歌声,还有伴奏声。“歌”指唱歌;“管”指管乐,如笛与萧。“声细细”指声音比较低。末句写院落里设有秋千,可见很大、很深,还有花园,在夜色中显得很安静。

此诗在结构上颇有特色,用一句写情,用三句写景,但是又过渡自然,非常和谐。此诗还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嗅觉形象糅合在一起,多角度地描写了春夜优美的环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