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秋兴八首(其三)》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秋兴八首(其三)

杜 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秋兴八首》第一首写暮,第二首写夜,此诗为第三首,写朝,可见也是精心构思,有所分工的。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情。首联描写夔州清晨的景象,起句写山城的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中,次句写诗人天天都坐在江楼上面对苍翠的青山。偶尔来江楼坐坐,看看山景,还是件赏心悦目的事,天天来就表明杜甫无所事事,生活十分单调,心情也非常苦闷。

颔联写杜甫在江楼所见之景,但是景中有情。三句写在此地江边住了两个晚上的渔人们仍在为自家的生计忙碌着,《钱注杜诗》:“‘渔人’延缘荻苇,携家啸歌,羁棲之客殆有弗如。‘还泛泛’者,亦羡之之词也。”“信宿”,连宿两夜。可见渔人们在此地捕鱼颇有收获,否则他们是会选择离开的。四句写燕子故意在“我”的眼前飞来飞去。燕子是候鸟,秋天飞往南方过冬,春天再飞回来。清秋时节,燕子应当南飞了,但是燕子仍然在“我”眼前飞来飞去,仿佛在故意向“我”炫耀,它们要回到南方的家了。而诗人朝思暮想回到故乡,但是一直未能启程,则其恼恨燕子飞来飞去也就可以理解了。

颈联借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感。五句写匡衡上疏连连升迁,而自己上疏却受到了贬谪。据《汉书·匡衡传》记载,元帝初,匡衡数次上疏,颇得皇帝嘉赏,升任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而杜甫为左拾遗,曾上疏救房琯,结果反遭贬谪,被迫辞官,所以说“功名薄”。六句写刘向传经做出了成绩,杜甫即使想像刘向那样典校五经也不可能。据《汉书·刘向传》记载,刘向在宣帝时,曾讲论五经于石渠阁;成帝时,曾领校皇家图书馆的藏书。杜甫也有心做这项工作,结果却沾不上边。

尾联以同学们的富贵来反衬自己的贫贱。好在只写同学们的得意,未写自己的落魄,显得比较含蓄。“五陵”指长安西北的汉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该地区是汉代贵族住宅区,这里借指唐代的贵族住宅区。穿轻裘、骑肥马是贵族生活的标志之一。如果杜甫的仕途一帆风顺,他也可能像他的同学们一样,正过着安定而富足的生活。暮年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其中的酸甜苦辣,确实是耐人品尝的。

此诗的写作特点在含蓄。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称此诗“其旨微,其文隐而不露,深得立言蕴藉之妙”。如明末金圣叹《杜诗解》卷三分析首联道:“‘千家山郭’下加一‘静’字,又加一‘朝晖’字,写得何等有趣,何等可爱。‘江楼坐翠微’,亦是绝妙好辞。但轻轻只用得‘日日’二字,便不但使江楼翠微生憎可厌,而山郭朝晖俱触目恼人。”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四评末联道:“诗家虽讥刺中,要带一分含蓄,庶不失忠厚之旨。杜甫《秋兴》‘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着一‘自’字,以为怨之可也;以为羡之,亦可也。何等不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