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蟾《上高侍郎》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上高侍郎

高 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高蟾,生卒年不详,渤海(今河北沧州)人,唐僖宗乾符三年(876)举进士,昭宗乾宁(894—898)中,官至御史中丞。《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二首。

《上高侍郎》一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永崇”,长安坊名。“高侍郎”指高湜,据《旧唐书·懿宗纪》可知,他于咸通十一年(870)以中书舍人的身份负责礼部贡举,据《旧唐书·高僌传》可知,高湜于咸通十二年(871)为礼部侍郎,这首诗正是高湜担任礼部侍郎期间,高蟾下第后写给他的。由于这首诗受到高湜等人的赏识,而乾符三年(876)高湜的堂兄弟高湘负责贡举,便将他录取了。

前两句写考取进士的都是一些贵族子弟。首句写天上的鲜桃种植得很好是由于甘露的滋润。“碧桃”,一名千叶桃,春天开花,花瓣重叠,这里指仙桃。次句写杏花之所以红艳是因为靠近太阳,依傍云彩。“日边”指太阳边,比喻离皇帝很近。这两句诗写那些考取进士的人都是一些皇亲国戚、权贵子弟,他们都获得了皇帝的恩泽、家族的帮助与考官的提携。

后两句乃诗人落榜后的自我写照。自己像秋天生长在江水中的芙蓉,虽然迟迟没有开放,但是并不抱怨东风没有照顾自己。“东风”比喻主考官的关照。

此诗颇获好评,如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称其:“盖守寒素之分,无躁进之心,公卿间许之。先是胡曾有诗曰:‘翰苑何时休嫁女,文章早晚罢生儿。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罗隐亦多怨刺,当路子弟忌之。由是渤海策名也。”可以说高蟾与胡曾这两首的主题思想是一样的,都对科举考试不公平待遇深为不满,只是胡曾采用大声疾呼、直截了当的方法,而高蟾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明问题,将自己的不满情绪表现得很含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