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孟浩然,卷一《春晓》已介绍。《题义公禅房》宋蜀本作《题大禹义公房》,《全唐诗》本作《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即作者游大禹寺时题在义公禅房墙壁上的诗。“禅房”,僧人的住所。“大禹寺”,在今浙江绍兴南禹陵附近,建于梁大同十一年(545)。“义公”,对寺中禅师的尊称,其生平事迹未详。孟浩然于玄宗开元二年(714)春至三年(715)冬曾游越。后又于开元十六年(728)秋末重游越,冬天离开。从诗中所描写的景象看,此诗当为作者首次赴越的作品。
首联扣题写义公禅房。起句点明义公,次句点明禅房,并强调将禅房建在空旷清净的山林中。“宇”,房屋。“结宇”即建禅房。
中间四句写景。颔联写义公禅房周围的景物。三句写一峰独秀,四句写众壑幽深。颈联写在义公禅房中所见到的景色。五句写雨后复斜阳,“雨足”也称“雨脚”,即雨。六句写天空一碧如洗,映在庭院中,给人以凉爽宜人的感觉。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二二九《空翠》说:“晴色也,唐诗‘丝管啁啾空翠来’。”“庭”,指禅房的庭院。“阴”,阴凉。
尾联寓意。上句写洁净的莲花,下句写从中可以看出义公不受污染的心境。清王尧衢《唐诗合解笺注》分析道:“义公房前适有莲花,此时空庭雨过,苍翠欲滴,何等明净!看取此花之出污泥而不染,方知义公之禅心不染也。青莲所以喻法,故以比义公禅也。”“莲花”喻佛座,唐释道世《诸经要集》卷一《三宝敬佛》:“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佛教自西汉传入我国后,得到迅速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一时,至唐禅宗兴起,势力甚大,佛教日趋本土化。佛寺多居山林,这与隐士生活也有类似之处。某些禅师对佛学的理解与研究甚精,并有多方面的才能,文士与禅师也有共同的语言,于是交往频繁,这在唐诗中也有反映,本诗就是一个例子。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