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铙吹喧京口②,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③,击汰复扬舲④。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⑤,应逐使臣星⑥。
【注释】
①邢桂州:指邢济。桂州在今广西省桂林市,唐代名桂州。以姓加任职地称呼古代的官员,是古代的一种惯用称呼。
②铙(náo)吹: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位于长江边。公元209年,孙权把首府自吴(苏州)迁此,称为京城。公元211年迁都建业后,改称京口镇。
③赭圻(zhě qí):山岭名。晋桓温曾于其山脚下筑赭圻城,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北。晋桓温曾于其麓筑赭圻城。《晋书·桓温传》:“隆和初,诏徵温,温至赭圻,诏又使尚书车灌止之,温遂城赭圻居之。”赤岸: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南齐书·高帝纪上》:“治新亭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新林至赤岸,大破之。”将:侧面。《诗·大雅》:“在渭之将。”
④击汰:拍击水波。亦指以桨击水、划船。《楚辞·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舲:小船屋,可泛指小船。
⑤合浦:古郡名。汉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盛产珍珠。
⑥使臣星:使星。语出《后汉书》:“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且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都。投李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视,问曰:‘二使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耶?’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译文】
军中铙歌奏响于京口,在风浪中又顺流而下到达洞庭。古代的赭圻城侧面临接着赤岸山,穿梭其中的小船拍击起水波。太阳落下,江湖上显得分外苍白。潮水涌来,江湖与天空混成一片青色。明珠又回到了合浦,应该是追随着使臣的行迹吧。
【赏析】
这首诗为送别任职桂州的官员而作。据诗中提到军歌、使臣等线索推断,邢济应当是带着朝廷任务前往在唐代属于偏远边陲地区的桂州的。故此诗不是一般的送别诗,而是一首壮行诗,气韵雄阔,声调爽朗。
起句以军乐为行人送行,颇具声势。“风波”二字点明行人沿水路前行的同时,也写出了水路行船的颠簸风浪。“洞庭”这一意象写出一种开阔感。颔联和颈联描写水路行途与沿途之景。
第三句“赭圻”的典故用得比较偏僻,现存的诗歌中,用此词的诗非常少;“赤岸”一词王昌龄等人也曾用过,但也是一个不太常用的词。诗人选取这两个有些生僻的词,可能是因为这两个词都与军事典故相关联,比较符合诗歌创作时的语境:赭圻和赤岸山都因有天险可据而成为江南地区的军事要地。王维在此有意使用了句中对:“赭”对“赤”、“圻”对“岸”,下一句中,“击”对“扬”,“汰”对“舲”。在今天看来,似乎“汰”对“舲”不太工整,就古意而论,“舲”指小船,而“汰”又写作“汏”,指大水,今天所用的“汰”字的淘洗意义(如“淘汰”),用的是其引申义。
颔联对得非常奇险,而颈联用词上,“日落”与“潮来”,“江湖”与“天地”,“青”与“白”,都是非常工整标准的对仗,语词在诗中也极为常见。诗人先将常见的景物组成画面,再巧妙地以颜色渲染,江湖日暮之景即成佳景,似如画中。王维细致贴切地写出了日落之后清冷色调的色彩变化:太阳刚刚落下的时分,天色尚未暗淡,只是苍白;天色逐渐转暗,天地间呈现一种青色。这种的色彩又被诗人渲染到了“江湖”“天地”这样广阔的空间中,使得整个诗句的诗境雄俊阔大。巧妙的色彩变化、爽朗开阔的气势,让这两句诗千古流传。
末句“合浦”照应诗题中点名的朋友任职地“桂州”,“使臣星”的典故点名朋友的身份。“明珠”以比喻的手法对朋友加以赞美,比较贴切。同时,末句写得颇具想象力:朝贡到中原的明珠回到广西合浦了,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追随君王使臣的脚步吧。末句的情景出自于假想与推测之中,却巧妙照应了诗题与诗歌前六句所写的水路实景,颇见作者才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