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对科举制度说“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陈独秀:对科举制度说“不”

中国的科举制从唐朝发展到清朝末年,已经越来越显露出它的弊端,八股文的古板陈腐,不但限制了人的思想自由,更因为只要一篇八股文就有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不公平。

面对这样不公平的科举考试制度,近代史上越来越多有良知的中国人开始站出来,向科举制度说不,向清朝政府说不,他们少小的肩膀,已经扛起了向不平等的制度革命的大旗。在这群人中就有邹容和陈独秀的身影。

1896年,邹容只有十一岁,第一次参加县里举办的童子试,本来邹容就对八股文不感兴趣,何况当时的官场腐败政府无能更是深深地刺痛了邹容的心,他不想去参加这样的考试,更不想成为无能政府中的一员。可他的哥哥硬是牢牢地拉住邹容的手,把邹容硬生生地拉进了考场。

进了考场,邹容接过试卷一看题目,就觉得气不打一处来。题目上的词语一个个是那么的生僻难懂,自己根本就无法弄懂这题目的真正意图。刚好旁边的一些考生也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有人壮着胆站起来问巡考官,试题的词意这么晦涩难懂,是不是给解释一下。

没有想到巡考官不但不给解释,而且还目中无人地对站在自己边上的那位考生一顿挖苦指责,说什么没本事就不要考。坐在边上的邹容看不下去了,他站了起来,对考官说,就算你不解释,也犯不着对我们一通挖苦,我们是不清楚题意才问的,这又有什么错?哪里知道不可一世的考官竟命令差官把邹容拉出去,并在他的手心打了二十大板。打完后还问邹容敢不敢当众和他顶撞?谁知邹容却一点悔意也没有,还跳起来指着考官的鼻子吼,今天你有本事打我,明天我长大了,就有本事打你!吼完邹容头也不回地跨出考场,从此更是以推翻不合理的制度和腐朽没落的清政府为己任。

和邹容一样的还有陈独秀,陈独秀也是在11岁的时候,就开始看不起八股文,在他几年后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陈独秀故意把一些生涩难解的文字串在一起,并且通篇都是牛头不对马嘴自己也弄不懂的句子,谁知这样的一篇文字却让陈独秀考了第一名。这更让陈独秀看到了那群阅卷的人根本就是一群没有才能,自以为是的家伙。

可陈独秀的母亲看儿子考得这么好,喜极而泣,对陈独秀说,你一定得答应我,为我考个举人回来。看着一生为家里操劳的母亲,陈独秀答应了。他和大哥一起到南京参加乡试,谁知还没有进考场,就被自己身边的一群秀才把心情给弄坏了,这群秀才摇头晃脑,自鸣得意地说什么“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陈独秀看到他们,就感觉到比吃了一只苍蝇还要恶心。

可有大哥在身边,陈独秀也不敢拔腿走人,但头场考试考完后,陈独秀就再也不肯进考场了。陈独秀的大哥开始好言相劝,见劝了没有用,就对陈独秀大骂起来,并且强迫陈独秀进考场,还对陈独秀说,如果他不进考场,大哥就当场死给他看。没有办法,陈独秀进了考场,但他在第二场、第三场的考试全都交了白卷。

陈独秀对那些讥笑他交白卷的人说,我交白卷就是想说明我对这样的考试有多么的失望,我对这样的科举制度有多么的深恶痛绝。可这些人却认为陈独秀是没有本事,自己考不好还故意拿科举制度来说事。

年少好胜的陈独秀,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学,他当即就撰写了《扬子江形势论略》一文。洋洋洒洒七千多字一气呵成,文章从长江的自然、水文,到军事、经济、地理的重要性进行论述,表达出陈独秀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随着时光慢慢流逝,我们越来越看清楚了,邹容和陈独秀都是近代史上有出色影响力的人,他们幼小的年纪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正是他们后来走向革命的前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