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大荔县·临晋关》陕西名胜简介
在大荔县朝邑镇东之黄河西岸。临晋关,为战国时魏国所置,置于临晋城东之黄河西岸,为扼蒲津渡口,历代为秦晋重险。魏国在此置临晋邑,秦代在此置临晋县,县治在今朝邑镇东南。战国期间,秦惠文王、武王几次与魏王韩王会于此城池。据《左传·文王二年》记载,“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即取道此关。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初作河桥于蒲津。汉武帝刘彻时,改称蒲津关,简称蒲关,或仍沿旧称。唐代,因此关也把河桥而改名蒲津桥,蒲津关则扼控蒲津桥。历代秦晋之间的战事多和临晋关或蒲津桥有关,这里成为战守两方必争之地。东汉时,潼关设关,秦晋两地交通往来多取道于潼关,蒲津关之重要性则次于潼关,但仍不失其关隘之险。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十九年(731年)在蒲津关浮桥头置东西两门和关城,东西两门旁置铁牛4尊以镇黄河水,因蒲津关而把附近的浮桥正式命名为蒲津桥。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年间,把蒲津关又改名大庆关。蒲津关桥,对古时晋、陕、豫三省之交通运输和河防曾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