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桓侯庙
位于长江南岸的飞凤山麓,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俗称张飞庙。是蜀汉末年为纪念名将张飞而修建的祠宇,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张飞庙经历代修葺扩建,殿宇雄伟,古木参天,是长江中上游重点文物古迹之一,号称“巴蜀一胜景”。张飞庙面江背山,依山取势,布局谨严,规模雄伟,林园幽静,雕塑精美,建筑面积一千四百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结义楼、正殿、旁殿、望云轩、助风阁、杜鹃亭、得月楼等。庙内文物以石碑、木刻等享有盛名。
〔古诗文赏析〕 张 桓 侯 庙 明·陈文烛
云安县有桓侯庙,古木悬崖共暮烟。
传说头颅曾此葬,可知肝胆更谁怜。
三国时的张飞是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张飞忠心耿耿辅佐刘备创业,备受艰难,建立蜀国。公元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举大兵伐吴。时张飞守阆中,手下末将范疆、张达,乘张飞熟睡之际,杀了张飞,取下首级投之江中。后被一渔翁撒网捞起,葬在云安县长江边上的飞凤山下。传说张飞灵魂不灭,在江中常常暗中吹起顺风,相助船工渡过急流险滩。人们为了感激张飞,在江边造起了张飞庙、助风阁。在张飞庙下的江中心,还有一块巨石,在长江江水四季变化时时隐时现,人称“龙脊石”。是“云阳八景”之一。石上有北宋以来名人题咏石刻一百多处。
张飞粗犷豪爽,英勇善战,忠义双全,嫉恶如仇,深为民间下层人士喜爱。因而有这样的传说和纪念并不奇怪。巴蜀江山也凭英雄而增添了胜境。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期,几次重修,保留了许多古迹,古今以来一直为旅游胜地。明代陈文烛的这首拜谒张飞庙的诗,便集中表达了后人对张飞的敬仰之情。
诗的前两句点明张飞庙的地理位置。张飞死后谥号“桓侯”,故庙又名“张桓侯庙”。又因张飞的功绩、性格而名为“武烈祠”。庙座落于长江边的云安县飞凤山麓。云安位于三峡上游,滔滔长江,巍巍高山,地理位置险要。张飞庙所在的飞凤山,悬崖苍苍,古木森森,特别在暮色苍茫中,更显雄壮险要。威猛勇武的张飞庙建于此,确也相得益彰。诗的后两句写张飞庙的传说由来及表达对张飞的崇敬,特别点明了张飞的忠肝义胆。实际上,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由张飞庙不禁使人想到了关羽庙。旧时关羽庙遍布全国,被封为“关帝”。但关羽是封建统治者捧出来的。尽管关羽也有许多优点,但他的骄傲轻敌,特别是他的盲目效忠效义,很为统治者欣赏,面对张飞并无好感。但老百姓却并不买账,因此尽管“关帝神”也是威武无比,但终不如张飞在下层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关羽是“神”,张飞是“人”,更显得亲切。
(徐志平)
〔现代散文〕 大凡游览一处风景名胜,都是先受了宣传的鼓动,慕其名而起下念头的,我去游云阳张飞庙,便是如此。
我从川东门户万县港乘船东下,船过巴阳峡关,但见大江之间,云阳县城对岸,有一大片楼台亭榭,翘然挺立于一横抹巨大的岩壁上,背依葱绿的山峦,面临微黄的江水、白墙、绿瓦、朱柱、金雕被衬映得引目而和谐,像一幅刚刚彩绘完的画卷铺展在那里。
木舟摇至江心,张飞庙前的临江石壁上,“江上风清”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据说,那是出生在云阳的清代书法家彭聚星写的,每字约有六尺见方、真是笔力雄劲,给古庙增了不少气势。船至南渡口,我们舍舟登岸,这里紧连着一条通向庙门的石级,石级旁的岸石上,分布着数十处历代石刻。我们观石刻,览庙姿,不知不觉便来到“云阳张宅”的大门。旅伴指着庙右侧后一座茅草盖顶的小亭说:“那是得月亭,杜甫咏《江楼》诗就是在这儿写下的。”
入庙便到“结义楼”,它取义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说。楼檐正对江心,凭栏远眺,云阳古城,长江风樯,历历在目;静的景物岿然稳重,动的景物移挪频繁,诱人产生出诸多历史无情、民心难移、抹涂者枉然的联想。回观楼内的近百块木雕书画,琳琅满目,虽然经过历史动荡,只保存下的原数的四分之一,也令人文史皆赏,叹服不迭。犹引人注目的是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的大字行书摹本木雕《幽兰赋》,原系山谷先生奉皇帝之命而书,布局开阔,笔力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俊美潇洒的气概。木刻严守黄书真迹,面积30平方米,站在它的面前,只觉得自个儿人矮了一截,手小了一半,想象不出他运管挥毫时如何竟有如此超群的力量和气派!
从结义楼东行,穿过一道园门可至“望云轩”;南行,通“正殿”。望云轩给人以“雅”:闭合院内,青棕绿竹呈翠,缠藤盆景添趣,山岩溢泉留音,仿佛步入清凉世界。正殿给人以“雄”:琉璃作顶,红梁染窗,雕龙琢虎,堂皇威严。
我透过这些古迹、古物、轶闻、轶事,看到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一个侧景。这个侧景不仅是有形的,也是有声的。那声音就如铜锣一般响亮和震人心寰,如琵琶一般动听和沁人心肺。
(吕红文)
〔民间文学〕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为吴将吕蒙所杀。当时张飞正驻守阆中,噩耗传来,张飞嚎啕大哭,泪水浸湿了他的衣襟。悲恸之下,张飞下了一道命令,限部下三日之内,备齐白旗白甲,挂孝出征,为关羽报仇。这是显然无法办到的事。张飞有两员末将,一个叫范疆,一个叫张达,他俩平日怀有二心,又惧恨张飞的虎威。此时面对紧急军令,不能如期复命,因此,俩人就暗暗设下一条毒计,趁张飞睡着之时,一刀杀掉。哪知,张飞睡着后,仍然二瞳圆睁,煞似醒着一般。范疆、张达几次将刀挨近了张飞的脖子,却始终不敢下手。最后他们把刀轻轻搁到张飞的脖子上,跑出门外偷看。张飞在睡梦中误把利刀当成蚊子在咬,一巴掌结果了自个儿的性命。范、张二人惊惶万状,又暗自庆幸,急忙割下张飞首级,东奔吴国邀功。
这时,孙权得到刘备备兵伐吴的消息,想起“哀兵必胜”的古训,又恐曹兵乘虚而入。因此,为了保存实力,决定不与蜀国交战,并派人与刘备讲和。范疆、张达在云阳得知这一消息,二人暗想:在这种情况下去献张飞首级,不仅得不到东吴人的赏识,还会被吴国扭送回来向蜀国讨好呢!他们吓得面如土色,悄悄将张飞首级抛到江里,星夜逃奔他乡去了。
当天晚上,铜锣渡口有位爱打夜鱼的老翁,连下数网,不见一条小鱼小虾。最后撒下一网,沉甸甸地捞起一个人头来,他以为是不祥之兆,立即抛回江中。不料,那人头老在船边回旋,船儿左躲右让,总是避不开。老渔翁吓得昏昏沉沉,在梦幻中看见张飞站在面前,泪痕满面的说:“我立志匡扶汉室江山,与东吴誓不两立,岂能抱着遗恨去见东吴人吗?请你老人家将我的头颅打捞起来,埋在蜀国的土地上。”老渔翁惊醒起来,赶忙捧起张飞头颅,含泪安埋于渡口的飞凤山麓,并邀请乡亲筹措资金,背靠琵琶山,面向铜锣渡,盖起了一个纪念张飞的小祠堂。
从此,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传说就不胫而走。张飞庙也不断修葺和扩建,形成了如今这样宏大的庙宇。
(吕红文 整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