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杭州之旅·西湖·西湖仙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悠悠吴越曲·杭州之旅·西湖·西湖仙迹

西子湖畔多仙迹。“天风吹我到蓬莱,琪树琼花处处开。日似小年无个事,云光遥映紫霞杯。”这首游仙也许道出了西湖的仙家情景。

南屏晚钟遗长韵

南屏山麓旧有净慈寺,为西湖四大丛林之一。此寺原名“慧日永明院”,始创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相传是吴越王钱弘俶为迎供当时著名的高僧永明禅师而建的。永明曾撰《宗镜录》等阐述佛教教义的著作,是西湖南山佛教的开山祖。北宋时,寺名改为“寿宁禅院”,后又改称为“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净慈寺中有五百尊罗汉。据佛经载,这五百罗汉原为五百个商人,在出海采宝时,被强盗挖去双目,日夜呼痛,后经人指点,他们来到灵鹫,请佛祖为他们说法。由于他们以后一心向善,终于都修成正果,成了阿罗汉。

净慈寺除了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堂等主体建筑外,还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以及双井、鳗井、神运井、万工池等古迹。

慧日阁中,历史上曾酝酿过一场废立的阴谋。南宋宁宗赵扩无子,欲立宗室中的赵竑为太子。其时,正是史弥远当政。他侦知太子竑对自己专擅国政的行为不满,便暗约了国子学录郑清之同登慧日阁,商定了废立太子的计策。待宁宗驾崩,他便假造“圣旨”,废太子竑,立赵昀为帝。之后,又借故鸩杀了赵竑。

净慈寺中,有铜钟一口。每天傍晚,悠扬的钟声在湖山回荡。“却似枫桥半夜听”,人们称之为“南屏晚钟”。明洪武十一年,重铸一口,重两万余斤。宋濂曾为此作《钟铭》。康熙将“晚钟”改为“晓钟”,但人们依然沿用旧称。

葛岭仙翁留仙迹

西湖有一观日出的佳处,即葛岭的初阳台。《咸淳临安志》载,此山因“葛仙翁尝炼丹于此’而得名。《西湖游览志》云:“初阳台,在山巅,葛仙翁修真时,吸日月精华于此。高朗宜远眺,清晓烟消,日出海底,炯然奇观。”

“葛仙翁”指晋代的葛洪。据传,葛岭的炼丹台、葛翁井、初阳台、抱朴庐、葛仙庵等,都是他结庐修炼的遗迹。杨仲弘诗曰:“彩云相羃歷,华露共婵娟。在水浑疑堕,当空敦使悬?潜虬精魄动,宿鹤羽毛鲜。寂寂丹台夜,相从讶得仙。”张伯雨也有诗赞:“初阳台上新亭好,一曲笙簧石壁开。惊起玄真狂道士,步虚飞下玉清台。”

据说葛洪曾遍访湖山,以择一潜身修炼之善地。一日,从赤霞山之西而行,见一岭蜿蜒而前,忽又回环顾盼,岭左朝吞旭日,岭右夜纳归蟾,岭下结茅可以潜居,岭头设石可以静坐。有泉可汲,有鼎可安。游人攘攘,过而不留。笙歌沸沸,而此中安然独静。葛洪大喜:“此吾居也”。遂出金购地结庐以居。每日朝游三竺,暮宿两峰,旬日不食也不饥,冬日无衣也不寒。举止行藏与凡人迥异。

一次,钱塘尉设席请葛洪赴钱塘江口观潮。正举杯对饮时,潮水汹涌而来,观潮人纷纷后退,县尉也退避于高岸上,独葛洪从容不惧,笑曰:“特来观潮,潮至而不观,转欲避去,此来岂不虚度乎?”独自留下,据案畅饮。顷刻潮水咆哮而至,葛洪举杯向之,自得其乐。那潮头有三丈余高,到葛洪面前,竟自分流而过。独他坐处无潮水润湿。

据说葛洪常以仙术济人。有一年钱塘一带大旱,葛洪在葛岭丹井中取水吸了一口,立初阳台上,往四面一喷,霎时,大雨倾盆而下。时人皆说他是神仙,以“仙翁”称之。

葛洪有诗述其参炼的感悟:“纵心参至道,天地大丹台。气逐白云出,火从红日来。真修在不息,虚结是灵胎。九转还千转,婴儿自出怀。”

炼金丹术、求长生不老之术,起源于燕齐方士,后逐渐形成了道教。秦汉以后逐渐发展。葛洪承袭了前人的炼丹经验,将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统化、理论化,丰富了其思想内容。《抱朴子》中,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藏否”,力图揉合儒、道二家宗旨。葛洪成了我国古代炼丹术的承前启后者。中医临床上至今仍在应用的升丹、降丹等制法,都源于炼丹术的原理。炼丹术先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欧洲,从而促成了近代化学的萌芽。

葛洪的堂祖父葛玄为三国时的方士,传说他能使鬼魅现形,或杀或遣。又能坐薪柴烈火上而衣冠不灼,或沉醉潜入深水中卧,酒醒乃出,身不濡湿。相传孙权曾召见并以客礼待之。一次,二人共游宴,见道上百姓求雨。权问:“百姓请雨,安可得乎?”葛玄说:“易得耳。”即书符置神社中,顷刻,天地晦黑,大雨流注中庭,平地水深尺许。权又问:“水中可使有鱼乎?”玄复书符投社中,须臾,有大鱼百许头,各长二三尺,游于水中,使人取出烹治,乃真鱼也。葛玄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葛洪又师从郑隐,悉得其法。几代道徒,可谓薪火相传。

《晋书》载:“(洪)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葛洪在东晋以后曾被封为“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不断有人举荐他入朝为官,但他固辞不就。但为深研炼丹术,却愿远跋为句漏令,足见其“性寡欲”,“好神仙导养之法”。葛洪行至广州,被刺史邓岳挽留,乃在罗浮山炼丹。邓岳上表请求任葛洪为东官太守,葛洪又辞谢,在罗浮山优游闲养,著述不辍,直到寿终。

葛岭因葛洪而名盛,南宋时却一度落入贾似道之手。

贾似道自幼旷荡,后仗着其姐是理宗妃子,攀龙附凤,平步青云。景帝三年(1262),理宗将集芳园赐给贾似道。理宗死,贾似道拥度宗继位。朝廷特授贾似道平章军国重事,许他十日一朝,并把葛岭赐给了他。贾似道日夜游山玩水,一切公文皆由吏人送到他家中签署,所有国家大事均由他胡乱裁决。当时人们讽刺说:“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咸淳六年(1270),襄、樊被围,南宋前线告急。此时贾似道却正躺在葛岭的邸,吟弄着这样的诗句:“寒食家家插柳枝,留春春亦不多时。人生有酒须当醉,青冢儿孙几个悲?”他还在葛岭兴造其“半闲堂”,自称“半闲老人”,终日与群妾蹲在地上斗蟋蟀,并著下《蟋蟀经》。

贾似道以残虐著称。太学生裴舜卿与少女李慧娘相爱,但贾似道贪慧娘美色,仗势占为侍妾。一日,贾似道带众妾泛舟西湖。恰巧裴舜卿也在游湖。两船相遇,慧娘与裴生隔船互诉衷情。贾似道见后大怒,问慧娘:“你愿嫁给他吗?我就叫他来下聘礼。”没隔多久,贾似道命人捧一盒子至众妾前,说:“这就是聘礼!”打开盒子,里面却是李慧娘的头颅。之后,贾似道又用慧娘所带的玉佩将裴生骗入贾府,囚禁冷房。这段传说,由明代戏曲家周朝俊编成了戏剧《红梅记》,后又改编为《游西湖》和《李慧娘》。

德佑元年,贾似道迫于无奈,离开葛岭,率兵抗元。此时,他仍不忘随身携带数名妓妾及大批金帛辎重。结果,鲁港一战,南宋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台谏和许多太学生都上书要杀贾似道。临朝听政的太皇太后把他贬为高州团练使,监押到循州安置。途中,被押送官郑虎臣杀死。

贾似道死后,其葛岭的府第也便日渐荒废。有人在养乐园的墙上题诗云:

老壑曾居葛岭西,游人谁敢问苏堤?势将覆餗不回首,事到出师方噬脐。废圃更无人作主,败垣惟有客留题。算来只有孤山耐,依旧梅花伴月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