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韵·昆明之旅·腊玛古猿遗址·“正在成长中的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清清滇黔韵·昆明之旅·腊玛古猿遗址·“正在成长中的人”

腊玛古猿化石是美国人刘易斯最早发现并命名的。1932年,他在印度西瓦立克山区的地层中,发现了生活于距今一千四百万年至八百万年之间的一些古猿化石,他以印度神腊玛之名,命名为“腊玛古猿”。腊玛古猿具有从猿向人进化的许多特征,学术界一般把它归入人科。

1975年5月,在距禄丰城约10公里的庙山坡石灰坝褐煤堆积物中曾发现腊玛古猿牙齿化石。1980年4月9日,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具腊玛古猿头骨化石。同年12月初,又先后发现两具腊玛古猿头骨化石,都较完整。以后仍陆续有新的发现,迄今共发现三个完整头骨,一些头骨残片,上下颌骨三十八件,牙龄数百枚,部分肩胛骨、肢骨,以及三十多种与古猿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

禄丰腊玛古猿具有从猿进化到人的一系列显著特征。它保留不少猿类的原始结构,又与早期直立人类相近。从头骨化石来看,枕骨大孔的位置比其他猿类靠前很多,这就使它们的面颅缩小,脑颅扩大,脑容量增加。头的重心已移到支点枕骨髁的稍前方,说明它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面部吻部的短缩趋势比较显著,上颌骨颊齿齿冠短而宽,犬齿不外突,说明吻部取食、攻击的作用已大大退化,由逐渐发达的双手所代替。颅骨向上扩张的趋势比较显著。整个头骨的结构及形态已接近于早期直立人类。齿弓是规则的卵圆形,与猿类齿弓不同,接近于人的抛物线形的齿弓。整个齿列的牙齿比例非常接近于早期人类,而与猿类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禄丰腊玛古猿是同类古猿中时代较晚、最为接近早期人类的一种过渡类型。

据古生物学家的考察和研究,八百万年前的禄丰盆地,有丘陵山地,有森林,有湖沼,有草地,气候温湿。禄丰腊玛古猿的生活环境是个森林边缘的杂木林地带,与禄丰腊玛古猿共同生存在这一自然环境中的还有多种哺乳类动物,如懒猴、弥猴、长臂猿、松鼠、豪猪、水獭、剑齿虎、禄丰轭齿象、嵌齿象、三趾马、巨爪兽、大唇犀、无角犀、獏、古猪兽、麝、麂、简麂、转角羊、鹿等。禄丰腊玛古猿主要食用植物的果实、块根、嫩叶,也吃一些能够捕猎到的动物的肉。它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基本上摆脱了树栖生活,向早期直立人缓慢过渡,是“正在成长中的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