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贾逵》人物故事小传
贾逵(公元174—228年),字梁道,河东襄陵(今山西襄汾)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少孤家贫,随祖父贾习研学兵法。初为郡吏,代为绛邑长。郭援用兵河东郡,所过城邑皆下,惟贾逵所守绛邑难以攻破。郭援调来单于之兵才攻下绛邑。贾逵设计拖住郭援,并暗派使臣令郡守强先占领军事要地皮氏,以此最终击败郭援。后贾逵被推为茂才,升住渑池令。高干聚众起事,张琰响应,贾逵设计击败张琰。贾逵在祖父死后,司徒府聘他为掾,并以议郎的身份参司隶军事。后曹操命贾逵兼任弘农太守,继任丞相主簿、谏议大夫。魏文帝即位后,先后任邺县令、魏郡太守、丞相主簿祭酒、豫州刺史,因功被封关内侯。黄初年间,贾逵率军征吴,于洞浦大败吴将吕范,进封阳里亭侯,加封建威将军。魏明帝即位后,贾逵奉命统军伐吴,曹休部被吴军败于夹石,贾逵设计先声夺人,才使曹休免于全军覆没。贾逵死后,赠谥“肃侯”,其子贾充继承爵位。
〔正史〕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①人也。自为儿童,戏弄常设部伍,祖父习异之,曰:“汝大必为将率。”口授兵法数万言。初为郡吏,守绛邑②长。郭援之攻河东,所经城邑皆下,逵坚守,援攻之不拔,乃召单于并军急攻之。城将溃,绛父老与援要,不害逵。绛人既溃,援闻逵名,欲使为将,以兵劫之,逵不动。左右引逵使叩头,逵叱之曰:“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援怒,将斩之。绛吏民闻将杀逵,皆乘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宁俱死耳!”左右义逵,多为请,遂得免。初,逵过皮氏③,曰:“争地先据者胜。”及围急,知不免,乃使人间行送印绶归郡,且曰:“急据皮氏。”援既并绛众,将进兵。逵恐其先得皮氏,乃以他计疑援谋人祝奥,援由是留七日。郡从逵言,故得无败。
后举茂才,除渑池④令。高干之反,张琰将举兵以应之。逵不知其谋,往见琰。闻变起,欲还,恐见执,乃为琰画计,如与同谋者,琰信之。时县寄治蠡城,城堑不固,逵从琰求兵修城。诸欲为乱者皆不隐其谋,故逵得尽诛之。遂修城拒琰。琰败,逵以丧祖父去官。司徒辟为掾,以议郎⑤参司隶军事。太祖征马超,至弘农⑥,曰:“此西道之要。”以逵领弘农太守。召见计事,大悦之,谓左右曰:“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优?”其后发兵,逵疑屯田都尉藏亡民。都尉自以不属郡,言语不顺。逵怒,收之,数以罪,挝折脚,坐免。然太祖心善逵,以为丞相主簿⑦。太祖征刘备,先遣逵至斜谷观形势。道逢水衡,载囚人数十年,逵以军事急,辄竟重者一人,皆放其余。太祖善之,拜谏议大夫⑧与夏侯尚并掌军计。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遂奉梓宫还邺。
文帝⑨即王位,以邺县⑩户数万在都下,多不法,乃以逵为邺令。月余,迁魏郡(11)太守。大军出征,复为丞相主簿祭酒,逵尝坐人为罪,王曰:“叔向犹十世宥之,况逵功德亲在其身乎?”从至黎阳,津渡者乱行,逵斩之,乃整。至谯(12),以逵为豫州刺史(13)。是时天下初复,州郡多不摄。逵曰:“州本以御史出监诸郡,以六条诏书察长吏二千石已下,故其状皆言严能鹰扬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静宽仁有恺悌之德也。今长吏慢法,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天下复何取正乎?”兵曹从事受前刺吏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帝曰:“逵真刺史矣。”布告天下,当以豫州为法。赐爵关内侯。
州南与吴接,逵明斥候,缮甲兵,为守战之备,贼不敢犯。外修军旅,内治民事,遏鄢、汝,造新陂,又断山溜长溪水,造小弋阳陂,又通运渠二百余里,所谓贾侯渠者也。黄初(14)中,与诸将并征吴,破吕范于洞浦,进封阳里亭侯,加建威将军。明帝(15)即位,增邑二百户,并前四百户。时孙权在东关,当豫州南,去江四百余里。每出兵为寇,辄西从江夏,东从庐江。国家征伐,亦由淮、沔。是时州军在项,汝南弋阳诸郡,守境而已。权无北方之虞,东西有急,并军相救,故常少败。逵以为宜开直道临江,若权自守,则二方无救;若二方无救,则东关可取。乃移屯潦口,陈攻取之计,帝善之。
吴将张婴、王崇率众降。太和二年(16),帝使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军,从西阳直向东关,曹休从皖,司马宣王从江陵。逵至五将山,休更表贼有请降者,求深入应之。诏宣王驻军,逵东与休合进。逵度贼无东关之备,必并军于皖;休深入与贼战,必败。乃部署诸将,水陆并进,行二百里,得生贼,言休战败,权遣兵断夹石。诸将不知所出,或欲待后军。逵曰:“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此所谓先人以夺其心也,贼见吾兵必走。若待后军,贼以断险,兵虽多何益!”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贼见逵军,遂退。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初,逵与休不善。黄初中,文帝欲假逵节,休曰:“逵性刚,素侮易诸将,不可为督。”帝乃止。及夹石之败,微逵,休军几无救也。
会病笃,谓左右曰:“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丧事一不得有所修作。”薨,谥曰肃侯。子充嗣。豫州吏民追思之,为刻石立祠。青龙(17)中,帝东征,乘辇入逵祠,诏曰:“昨过项,见贾逵碑像,念之怆然。古人有言,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其布告天下,以劝将来。”充,咸熙(18)中为中护军。
《三国志》卷一五
〔注 释〕
①河东襄陵:河东,古地区名,泛指山西西南部。襄陵:今山西临汾。②绛邑:县名。东汉时由绛县改置。治所在今山西侯马东北。③皮氏:古县名。在今山西河津县西。④渑池:一作黾池。因南有黾池而得名。在今河南渑池西。⑤议郎:见本书《虞诩》注(13)。⑥弘农: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北。⑦主簿:官名。魏晋以后,各级政府衙门均置此职以掌管文书案牍。后渐为将帅重臣之幕僚长、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权职甚重。⑧谏议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职掌议论。⑨文帝:即魏文帝曹丕。公元220—公元226年在位。⑩邺县:古县名。秦始置。今属河北。为文帝时期五都之一。(11)魏郡:治所在邺县。(12)谯:地名。今安徽亳县。(13)豫州刺史:豫州,州名,治所在今谯(今安徽亳县)。刺史,官名,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置地方各州长官,职掌所辖地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14)黄初: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年号,公元220—226年使用。(15)明帝: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公元227—239年在位。(16)太和二年:太和,魏明帝年号,公元227—232年使用。二年,即公元228年。(17)青龙:魏明帝年号,公元233—236年使用。(18)咸熙:魏元帝曹奂年号,公元264—265年使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