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章趣谈·吴大澂
《吴大澂》:吴大澂 清道光十五年—光绪二十八年(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斋,吴县(今苏州)人。同治七年以进士入词林,历官广东、湖南巡抚。光绪甲申中日之役,督师无功,获谴回籍,主讲龙门书院。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后又参以古籀文,益精工。题跋行楷方正流丽,独树一帜。兼长刻印。精鉴别,喜收藏,尤能审释古文奇字。著有《说文古籀补》、《古字说》、《古玉图考》、《斋集古录》等。
《吴大澂》:主要闲章:斋 十六金符斋 龙节虎符之馆
斋
顾廷龙《吴斋先生年谱》载:“光绪二年丙子三月,吴大在西安获一鼎,该鼎铭文中有一字,吴氏释为‘’并称其为‘鼎’。同时吴氏还考证出此鼎为宋微子之鼎,其《鼎长歌》云:‘殷王元子周王臣,白马翩翩来作宾,一鼎流传廿八字,岿然四十九庚寅。帝辛酗酒商俗靡,玉杯象箸今已矣,汤孙文献有宋存,删诗不删两徽子。分明帝考与周,许书从客左从各,为客为格词不文,非陈非杞器谁作。三人成众俨萋且,五朋锡贝岂穿凿;当年抱器归周京,修其礼物共粢盛;王曰钦哉慎乃服,予嘉乃德降之福;乃祖成汤至帝乙,惟天丕显罔不笃;宗祀毋伤厥考心,逊荒尚赖明烟肃。’”(节录,转引自顾廷龙《吴愙斋先生年谱》)不仅考证了铭文,还叙述了鼎的历史,由此可以想见其获此鼎后得意之情,以此名斋,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吴大澂由收藏金石进而对其形制、历史及文字进行专门研究,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或可以说近于“迂”,这就常会闹笑话,如清李伯元《南亭笔记》载:“吴性风雅,嗜金石,秦砖汉瓦,胪陈一室,签押房几如清秘阁。有时判事,亦书大篆,胥吏不能识,持而询问,吴指之如数家珍,其迂疏如此。”又“吴潜志金石,以抱残守缺自命。有以图书彝鼎求售者,虽重值不惜,甲午之役,疏请统兵赴援高丽,廷寄壮之,请训出京,以图书彝鼎自随。及抵平壤,去敌营三舍舍焉,随营员弁,纷纷诣吴叩方略。吴犹手玉章一,摩娑把玩,与幕僚谈此印出处,谓是细柳将军亚夫故物。此古文恶亚通用之明证,各弁不敢陈请,屏息傍侍。旋间炮声,疑是寇至。相率弃官溃走。吴惶遽无所惜,但高呼备马而已。日军望见清军无故自乱,疾趋掩杀,清军遂大败。吴随带古玩尽为敌人所得,以献主帅,主帅某笑曰:“不料支那营中,倒开有绝大的古董铺。”
吴大澂像
十六金符斋
此印为晚清著名篆刻家黄士陵所刻。吴大澂《愙斋藏吉金目》中录有各种虎、鱼、龟符其计1 7种。其中,鱼符、龟符9种,虎符8种。因所收录符节并不全,所以此十六金符的确切所指,尚难以确定。
龙节虎符之馆
《吴愙斋尺牍》光绪六年庚辰八月十二日致陈介祺的信中载:今夏八都,晤延熙堂兄,索观其所得龙节,慨然见赠。曾作歌记其事。录奉一哂,拓墨二纸附吴鉴赏。节之上端作龙首形,积古斋误以为龙虎节,又列入汉器中,殊觉不类。侃叔所释甚精核也。其《龙节歌寄延熙堂员外》诗云:“阊阖门开双凤紫,征袍不脱朝天子。诏下喧传出塞歌,吉林道上扬鞭始。故人饯我长安城,手持龙节赠我行。古铜长尺有二寸,篆书两面九字精。秋堂拓本侃叔考,积古斋中著名早。旧藏安邑宋芝山,此说闻诸叔未老。王命发粟以振贫,臣名名惠乃惠人。古无字通荫,赁一所栖流民。周官荒政此遗制,文体分明六国字。高瞿周钺相辉煌,壮我行囊拜君赐。”(节录)对其形制、历史、收藏经过及文字进行了考证,吴大澂对此非常珍视,还将此龙节图案印在自己的专用笺上。至于虎符所指,亦可从其所用信笺图推知为“压戎连率虎符”。该符亦收于《愙斋所藏吉金目》中。
斋
十六金符斋
龙节虎符之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