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趣谈·刘墉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大臣,著名书法家。刘统勋之子。乾隆间进士。由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工书法,初学董其昌,继学苏轼,晚年学钟繇、颜真卿。又钻研阁帖,功力很深,用墨厚重,笔法外柔内刚,貌丰骨劲。与翁方纲、王文治、梁山舟并称四大家。有《清爱堂帖》石刻传世。诗集有《学书偶成》七绝30首。
公乐亭,独乐寺,公乐不如独乐乐
四方台,十方院,四方不如十方方
一次,乾隆从盘山回到蓟州城内,住在独乐寺东院的精舍里。他在刘墉等大臣的陪同下,游览了城西名胜公乐亭,拜谒了城东四方台上的古刹十方院。
这天用过早膳,乾隆和众大臣在独乐寺内的观音阁下漫步。他心有所感,颔首吟道:“公乐亭,独乐寺,公乐不如独乐乐”。被人称为“清代包公”的刘墉,心头一震。这独乐寺原是因安禄山叛唐时节,曾在此誓师,他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才取此名,不想当今皇上也想独乐。他思忖片刻,不无讥讽地诵道: “四方台,十方院,四方不如十方方。”意思是为人君者,不能只思独乐,而当兼济天下,体恤万民。
独乐寺
冰凉酒,一点两点三点水
丁香花,百字千字万字头有一年春天,乾隆皇帝从蓟州城去易盘山,行至西门外,见遍地蒲公英,黄金点点,便信口吟道: “郊外黄花亚似金钉钉地。”随驾的刘墉心知是要他对出下联,便勒马回头,见城内矗立的白塔,高插入云,马上和道:“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乾隆听了,心上老大的不快,因为皇帝是天子,“玉钻钻天”犯了忌讳。刘墉自知失言,后悔莫及。
到了天成寺,乾隆皇帝做过佛事,登上江山一览阁,凭栏远眺,见山峦起伏,苍松葱郁,山花万点,路上的不快顿时烟消云散。住持备下酒席,乾隆和刘墉对饮起来。乾隆手擎酒杯,兴致勃勃地吟道: “冰凉酒,一点两点三点水。”刘墉心里一愣,这上联出得蹊跷,后边的联语点出了前三个字的偏旁,脑门不禁渗出了汗珠,一怕对不出下联,二怕再触犯龙颜。这时,和煦的春风,吹进一股浓郁的香味,他往外一看,一览阁下丁香盛开,顿时触动了灵感,马上和道:“丁香花,百字千字万字头。”乾隆听了,笑逐颜开,因为当今皇帝,正好是万(萬)字当头。
八方桥桥八方站在八方桥上观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
万岁爷爷万岁跪倒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有一年,乾隆轻车简从去游览有“京东第一山”美誉的盘山。刘墉、纪昀等伴驾。一行人由中路进山。当乾隆走得气喘吁吁时,刘墉凑过来说: “我主上山,前步高后步。”乾隆听了自然高兴,马上反问道:“我要下山呢? ”刘墉急忙说“我主下山,后步高前步。”乾隆微微摇了摇头。刘墉灵机一动,“我主下山,后背倒比前胸高。”乾隆一琢磨,“后背”谐音“后辈”,“前胸”谐音“前雄”。从先祖努尔哈赤起,到现在的“康乾盛世”,可以说是前雄伟业,而后辈还要超过前雄,说明大清一统越来越兴旺。
来到偏桥前,乾隆见这里风景很好,降旨休息。太监在桥上铺了黄绫软垫,乾隆靠北面南,几位大臣靠南面北坐下来。乾隆随口说出一个上联: “游盘山走盘道盘桓数日。”刘墉抢先对出了下联: “逛热河饮热酒热闹几天。”乾隆一听“热河”两个字,立刻把脸拉沉下来。原来,在这之前,乾隆曾到热河离宫去避暑。当时那里流传着民谚: “皇帝之庄真避暑,百姓却在热河中。”这句话传进内大臣博尔奔察耳朵里。一天,乾隆正在烟雨楼上登高望远,凉风习习,他感到身清气爽,说道: “此地气候极清淑,大胜京师。”在一旁的博尔奔察却答道: “皇上就宫内言之耳,若外间城市狭隘,房屋低小,民人皆蜗居其中,兼之炉灶相接,炎热实甚,故民间有谚曰: ‘皇帝之庄真避暑,百姓却在热河中。’”乾隆听了,大为恼火,把博尔奔察狠狠训斥一通。此刻经刘墉一提,就像刺了他的心肝。刘墉见这情形,急忙把话岔开说: “万岁,这儿的景致多美呀,您应该再出个上联,让大伙儿对对。”乾隆情绪又好了起来,手指座下的大石桥,说了个上联: “八方桥桥八方站在八方桥上观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这个上联,难住了几个大臣,连刘墉也噤若寒蝉不吱声,只有纪晓岚低头微笑着。乾隆说: “晓岚,你是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由你来对这个下联。”纪晓岚稍加思索,对出下联: “万岁爷爷万岁跪倒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盘山绝顶桂月峰
公乐亭,独乐寺,
公乐不如独乐乐;
四方台,十方院,
四方不如十方方。
七言联 刘 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