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戚继光,字元敬,山东东牟(今山东蓬莱)人,是人们熟知的明代抗倭名将。他出身将门之家,生于明嘉靖七年 (1528年),卒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据说,戚继光祖籍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后来因任职山东,遂定居于东牟。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是一位为人正直、精通经史、文武兼优的军事名将。所以,戚继光自幼在他的父亲严格要求和精心培养下,诵读诗文,习武练兵。十七岁那年,父亲病逝,戚继光承袭父职,做了登州卫指挥佥事。在任所,他仍刻苦读书,博览历代兵家名著,决心不负青春年华,“猛于进取”①,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他在兵书的空白处写下了“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②的豪迈诗句,表明他治理海防的雄心壮志。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夏天,戚继光被擢为署都指挥佥事,负责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卫所,以筹办整个山东海防。这时,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为 “倭寇”的日本浪人、海盗集团,纠合日本南北战争中的溃勇败将、失意政客、流氓化了的破产农民等,成批成批地侵入中国沿海地区。他们残害人命、焚烧房屋、掠夺财物、奸淫妇女,……所现惨状,书之手颤。沿海地区倭患的日益恶化,严重破坏了这些地区的军事防务,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和破坏。面对这种现实,戚继光怀着保国卫民的壮志,积极投身抗倭斗争。他以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广大军民的支持配合下,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平定了山东倭患。后来,戚继光又先后驰赴倭患严重的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同倭寇进行了更加激烈的斗争。由于戚继光富有文韬武略、治军严整、指挥灵活、才学过人,作战中屡建奇功,累官至参将、总兵、左都督等,威震中外。倭寇闻其名即丧胆,称戚继光为 “戚老虎”①。
在抗倭治边过程中,戚继光针对明军腐败,海防废弛的状况,精心整顿沿海卫所,健全机构,修整设施,加强海关防守能力。同时,从浙江义乌地区的乡团中,亲自招募、培训了一支阵容整肃、军纪严明、战斗力较强而又十分精悍的新军——戚家军。戚继光训练部队的办法: 一是进行 “卫国保民”教育,要求将士要 “正心术”、“立志向”、“习武艺”,“以保民为职”,“安国保民”为念; ②二是以当年 “岳家军”为榜样,严格军纪,赏罚必信,做到 “畏将法,守号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征战中遇 “该赏处即使冤家,有功亦赏; 违军令即是亲侄,亦必施之以法”。③三是创造并采用适合当时当地情况的阵法。戚继光根据南方沿海多山岭沼泽,道路崎岖,兵力不易展开的特点,和倭寇善设伏、善冲击、善短兵相接的贯伎,创造了新的战术队形——鸳鸯阵。这种队形以十二人为一伍,以火器弓箭为掩护,长短兵器互相配合,因敌因地不断变化,是戚继光对古代战术发展的新贡献。
戚继光率兵平倭十余年,有着许多用兵绝妙的生动战例。
救援桃渚 穷追逃敌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七月,戚继光被调至浙江。第二年七月,出任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这三府辖区倭寇猖獗,倭垒散布,是浙江防务的主要地区。戚继光一边督练部队,一边同分散的倭寇作战,连拔敌垒。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春夏之交,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治所今浙江临海),包围了桃渚千户所(台州东)。桃渚,位于海门卫东北五十里,城高二丈余,三面枕山,一面临海,形势非常险要,是台州防务的沿海前哨。四月初,戚继光率队起宁波(今浙江宁波市),驰赴台州,往解桃渚之围。当他们兵至桃渚时,桃渚城已被困月余,危在旦夕。为了防止敌人闻警逃散,避开倭寇凶锋,戚继光采取了设疑牵制,暗置伏兵,乘敌撤退之机,突然实施攻击的歼敌方式。他首先选择倭寇败逃时的必经之地,派队分头埋伏; 然后,选鸟铳手数十人潜入桃渚城,与守军相配合,在城上张旗树帜,以为疑兵。第二天,倭寇攻城。城上鸟铳齐发,击毙大批敌人。倭寇见攻城不得,死伤惨重,又见城上旌旗蔽日,以为戚继光大队已经入城,故仓皇退却。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掉头一走,却遭到早已埋伏在路口的大队戚家军的截杀。由于倭寇势处败退,惶乱无备,遭到突然打击后,无所措手,所以死伤更为惨重。勉强逃出的部分残倭,行至灵江北岸的章安(今浙江临海县东南章安镇),举火为号,企图引南岸残敌会合,进行顽抗。戚继光早在该地三处设伏,分兵进击,并亲自擂鼓助战。经过半天英勇格斗,再次大败敌寇。随后,戚继光紧追不舍,终于把这部分残倭,围困在黄蕉山 (今浙江松门北海中,又名黄礁山)歼灭。
就在戚继光追击逃敌之时,又有大批倭寇进攻桃渚。这样,桃渚之围仍然未解。面对分扎各地,游动不定,时聚时散的倭群,戚继光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看到,眼下劫扰浙江的倭寇主要有三支: 一是桃渚方面; 二是栅浦、贾子(今浙江路桥一带)方面; 三是温州(治所今浙江温州市)一带。而这三支倭寇,桃渚最盛,栅浦、贾子次之,温州又次之。故再趋桃渚,攻其首要,势在必行。为了置敌于死地,防止其他地区的倭寇前来增援。戚继光提出了分兵扼要,协同作战的主张。他建议: 由分巡佥曹天佑、督都指挥祁云龙等扼守黄岩(今浙江黄岩),阻击温州之倭北窜; 以知县张师善率领乡兵,直抵栅浦,牵制该地倭寇; 由浙江巡抚谭纶等率部镇守海门(今浙江海门),切断栅浦与桃渚倭寇的联络。这样,从战略上形成孤立桃渚之势。然后,戚继光自己率领所部担当主攻桃渚之倭的任务。浙江总督胡宗宪,听了戚继光的建议,觉着很有道理,遂依计而行。
四月二十四日,戚继光进攻桃渚。由于切断了桃渚之倭的外援,从战略上创造了歼敌的条件,所以作战十分顺利。围攻桃渚的倭寇,侦知戚继光所部明军,锐不可挡,闻讯解围而走。这部分倭寇撤退不远,又据险扎营,企图顽抗。戚继光督队猛攻,并派人深入敌穴,纵火焚烧。倭寇大败,当场烧死或逃跑时入水溺死者不可数计。这天深夜,大雨如注。残倭冒雨开船,逃往栅浦。至此,彻底解除了倭寇对桃渚的围攻。
五月初,戚继光率师南至海门。在这里,他再次指挥了阻击、追击,以致全歼来犯之敌的战斗。
戚继光刚至海门,突然接到探报: 有三千倭寇自贾子、栅浦方面窜犯海门。由于军士急待休息,戚继光只是关照守军作好防备。不料,守军麻痹大意,当倭寇趁夜偷袭该城时,守城将士竟无察觉。在数十名倭寇攀上城头,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戚继光跃然而起,亲自出营搏战。当时,风雨交加,天黑如漆。士兵们听说主帅亲自冲锋了,纷纷登城厮杀。经过一场激烈的拼杀,终于全歼登城之敌。
戚继光料定,倭寇攻海门不成,必会从金清闸渡新河出南涧窜逃。于是,他立即率领部众,先机进入新河城(今浙江温岭东北)。然后,在河中钉桩连船,塞敌去路。果然,时不多久,倭寇路经该处企图南下。他们见出路阻塞,只好泊船于城南牛桥,爬上新河所前山筑垒拒守。为了引敌出垒,以求全歼,戚继光将大队明军隐蔽于城内,而以小支部队出城西,佯示无备。倭寇见明军力量寡弱,不知戚继光大队人马已经入城,故倾巢向城西涌来。站在城头观察敌情的戚继光,见倭寇船只全部泊于城南牛桥,料定倭寇在城西求战不成,必定回城南,乘船他走。于是,急令全部精锐,埋伏城南待敌。等到倭寇气喘吁吁地回到城南时,三路伏兵突然而起,四处截杀。敌登船不成,背水之地又无依托,死伤十分惨重。戚家军鸟铳齐发,纵火焚烧,一举摧毁敌船三十二艘,烧死、溺死倭寇一千多人。
部分逃往南岸的残倭,继续南逃,企图与温州之倭会合。戚继光抓住倭寇魂飞胆落、无力还手之机,督兵追击。十一日追至太平(今浙江温岭县),十二日追至南湾(太平南)。倭寇甩不掉戚家军的追击,只好掉头再战。他们分五路占据沿海高山,凭险死守; 又劫得渔船数十只,准备随时出海。戚继光先命卢锜等率军千人从山背后抄击; 正面则兵分五路与倭寇对阵; 同时,留出向海的一面,在海口处预设伏兵,迫敌自投罗网。战不多久,卢锜所部从山后登上山顶。所有明军上下合击,左右夹攻。倭寇支撑不住,果然从戚继光留出的那条海路溃逃。霎那间,海边伏兵蜂拥而起,倭寇有的跳水而死,有的弃械投降,只有约二百多名残倭狼狈向乐清(今浙江乐清)逃去。戚继光一直追至温州的盘石、馆头,终将这支倭寇全歼。
戚继光在解围桃渚,歼敌新河、太平一带的一系列战斗中,基本上是以诱敌设伏,围堵聚歼为主要手段,一旦抓住倭寇主力即穷追不舍,连续作战。这些破敌之术,正好抓住了倭寇流散不定,分支散扎的特点,符合了沿海抗倭作战的实际。台州、温州的倭寇受到这些沉重打击,不敢久留。明军一至,他们就纷纷浮海逃跑。温、台之倭很快被荡平,戚继光从此名扬远近。
北袭宁海 回保台州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戚继光被任命为参将,开始独镇一路,负责守卫台州、金华(治所今浙江金华)、严州(治所今浙江梅城)等地,驻兵松门(今浙江松门)、海门一带。他加紧督训戚家军,整修器械,缮造战船。同时,积极整饬卫所,加强沿海防御设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浙江防务大为改观。然而,就在戚继光筹办海防之时,倭寇也在集聚力量,蠢蠢欲动。
嘉靖四十年(1561年)春,倭寇又出动船只数百,约一、二万人,进犯浙江。台州是倭寇进攻的重点。四月十九日,倭船十六艘由象山(今浙江象山)海口侵入奉化、宁海之间,企图“先以数舟为饵,计欲牵制松、海诸军,而后以多舟肆犯”
①,乘虚南下,进攻台州。戚继光清楚地看到: 倭寇窥伺台州已久,其 “先发宁海,欲乘我兵出,乘虚入耳。”
②当时,戚军主力集结的海门、松门,北距宁海百余里。如果率兵北上,势必后路空虚; 如果固守不出,就给敌人以疯狂劫扰的机会。戚继光权衡利弊,决定将计就计,采取先北后南,急趋宁海;然后,折师回保台州,速战速决的方针。他首先发兵两支,分别加强台州、海门的防范。然后,亲率精锐,急速北上,直攻宁海之敌。在宁海一带作恶的倭寇,闻戚家军将至,仓皇逃窜。戚继光一举粉碎了倭寇对宁海的扑犯。
果然,就在戚继光北进宁海之时,又有数千倭寇,乘舟船数十艘,从健跳所 (今浙江健跳 )一带登陆。他们兵分两路:一犯桃渚,一犯新河城,然后气势汹汹地向台州扑来。这时,戚继光已完成了对宁海之倭的打击,遂兵分三路,擂鼓疾行,回师台州。当侵台之倭刚刚行之距台州二里许的花街时,即与戚继光不期而遇。倭寇不意戚家军突然而至,慌乱不堪,仓忙排成一字大阵迎战。戚继光以正兵对敌的同时,又与奇兵交相使用,倭寇抵挡不住,收队南撤。为了阻止戚家军的追击,他们在沿途抛出大量金银财物,但戚家军严守军纪,个个奋勇冲杀,无一拾取。
戚继光虽然击退了进犯台州之敌,但从全局上看,并没有给敌人以歼灭性的打击。而且从倭寇一触即逃的迹象表明,其离开台州的目的在于引戚家军移军他走,以便他们再返台州。如果戚家军坐以待敌,倭寇就不会再来。根据这种情况,戚继光很快又施一计: 当天夜里戚家军突然离开台州,撤至桐岩岭(今临海北),佯作北回宁海。倭寇见戚家军意在图北,果然又来袭击台州。戚继光知敌中计,于四月二十七日晨,突然命令部众再杀回头。戚家军行动迅捷,从桐岩岭出发,不及半日就回到了台州。倭寇万没想到戚家军从天而降,故闻讯夺路逃奔。戚家军全力追杀,凡五战五捷,生擒倭酋二人,斩敌首三百零八级,余敌全部落水而死。这一战,速战速决。交战时,戚家军的火夫刚刚在台州城外埋锅做饭,凯旋时,饭才做熟。
这次歼敌不久,从健跳所圻头(今健跳海岸)登陆的另一支倭寇二千多人,再次来犯,气势汹汹地抵达台州东北的大田。他们见戚继光在台州设防较固,又鉴于前车之败,便打算改由小路转攻处州(治所今浙江丽水)。这时候,戚继光因分兵四出,身边只有一千五百余名战士。彼众己寡,不易力取。于是,他便采取了中途伏击的办法,将部众全部埋伏在上峰岭(一说上凤岭)。上峰岭,山势起伏,森林茂密,是倭寇西赴处州的必经之地。为了不露行迹,戚继光命令所有伏兵,各执松枝一束,作为伪装。由山路而来的倭寇,了望岭头,满山苍松,不见有兵,便放胆行进。其队伍成单列,中间夹着被抢掠来的中国男女,长达二十里。戚家军待敌过半,突然跃起,列“鸳鸯阵”勇猛拼杀。倭寇顿时弃甲曳戈,全线崩溃。据计,此一战,戚家军生擒倭寇五人,斩倭首三百四十四级,敌坠崖而死者,不可数计。戚家军救出被掠百姓,凯旋台州。居民们出城二十里相迎,欢声雷动。
两次大捷,戚继光以灵活多变的战术,欺敌、诱敌,设伏围歼,给了倭寇沉重打击。此后,他乘胜分兵进击,遇敌即克,连拔敌垒。同时,其他几支明军也相继告捷。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四月,进犯浙江之倭相继被歼灭了。戚家军的军事攻势,使倭寇畏威丧胆,再也不敢轻易来浙江沿海袭扰了。
横屿大捷 奇袭牛田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戚继光被任命为上将军,率兵六千余人由浙入闽,投入平定福建倭患的战斗。
当时,福建境内倭垒极多。最集中的: 一是宁德(今福建宁德)东北的横屿,这是倭寇设在福建的一座老巢; 二是福清(今福建福清)境内的牛田,新来之倭多屯集于此。这年八月,戚继光集中兵力,一举拔除倭寇设在横屿的老巢。这是一次以步兵涉海,顽强果敢的军事行动,显示了戚继光沉着机智,无所畏惧的气概。
横屿,位于福建宁德城东北二十里,是海中的一个小岛,离岸约十里,和大陆中间隔着一片浅滩。涨潮时一片汪洋; 落潮时尽是泥淖。步兵既难涉水往渡,水兵又因船只搁浅不能行。倭寇在这里设大营、筑工事,妄图长期盘踞,作为他们登陆劫掠的基地。据计,当时横屿倭寇兵力约一千人,加上散扎福清、宁德境内的倭垒,总数可达一万多人。他们遍布耳目,互相声援,遇机即出。长期以来,当地明军不知计之所出,莫可奈何。
对付这样一座顽垒,戚继光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他详细观察了沿海地形和敌情,见横屿倭寇之所以猖狂凶顽,一是凭借地势险峻,二是有沿海各据点的援应。于是,戚继光决定采取 “削枝弱干”的办法,先降其胁从,剪敌羽翼,再捣敌巢。他首先率军拔除了沿海陆地上的倭寇据点,招降胁从千余人。然后,转旗东向,直抵海岸。
面对一片汪洋,戚继光把强渡机会选在退潮之时。他召集诸将,详陈利害,指出: 此一去,深入险地,只可胜,不可败。不仅行进速度要快,而且必须登岸立足,否则潮水一涨,将陷入背水绝境。他激励大家说: 出兵横屿,全凭意志和胆力,诸位 “若无此胆力,则不必往! ”将士们听罢都激动地说: “我们跟随将军,不远千里来到此地,为了什么呢?难道能对垒示怯吗! ”
①戚继光见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便乘退潮之机,命每人背草一束,列鸳鸯阵,匍匐前进。
战士们在泥淖中爬行,稍不当心,即有陷入泥潭的危险。每行一百步,就须休息一次。经过艰险困苦的十里拼搏,渡海战士终于抵达彼岸。横屿倭寇不料戚家军涉海而至,慌忙沿山脚列阵,并严守作为巢穴的木城顽抗。戚继光一面正面列队进攻; 一面分队抄袭; 后续部队也迅速渡海助攻。战士们见背水对敌,个个拼死冲杀,并且四处纵火焚烧岛上的木城。顽抗的倭寇抵挡不住戚家军勇猛而突然的攻势,遂四散溃逃。败逃中,倭寇被追杀三百四十余人,坠水淹死者六百多人。此一战,由于戚继光沉着果敢,指挥灵活,战机选择正确,充分把握了步兵涉海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战斗仅用了三个时辰,即大获全胜,克复了被倭寇据有三年之久的横屿。
拔除横屿倭垒后,戚继光挥师南下,兵锋指向牛田倭垒。八月二十九日,戚继光率队开抵福清。屯扎福清一带的倭寇闻戚家军大队来攻,自料不敌,相继缩回福清东南三十里的牛田倭垒。牛田,背山面海,四周有杞店、上薛、西林、木岭等据点,星罗棋布,络绎三十里。戚继光亲自登上大乌岭观察了倭寇情况,他发现,各垒沟渠纵横,地势复杂,很难接近。若采取兵拔横屿时所用的强攻手段,实属下策。于是,他隐真示假,布施了一个巧妙的计策。他一方面命令部队积极进行强攻准备; 一方面却四处张扬说: “我兵远来,须养锐待机而动,非朝暮可计也。”
①倭寇以为戚家军不会立即攻击,便放松了警惕。戚继光见懈敌之志已经成功,便以进攻牛田中心据点为目标作了部署。他将部队分为三路: 一出仓下; 一出锦屏山; 一路分别埋伏于哨林木岭、田原岭、上迳等处,防敌抄袭,并断敌归路。
九月一日夜,戚继光率领所部,轻装衔枚,悄悄地向杞店急驰。当他们抵达倭垒附近时,倭寇还正蒙头熟睡,丝毫未曾察觉。戚继光指挥部队首先将敌营围住。然后,另派壮士抢先攀登入营,后续士兵则乘机一拥而入。倭寇懵懂转向,来不及反抗就被全部结束了性命。这一战结束后,戚继光连夜将队伍带至锦屏山(距福清约十里许)。在这里设伏合击,全歼倭寇七百余人。接着,三路大军成犄角之势,一鼓作气,攻占了牛田倭窟。由于出敌不意,行动敏捷,所到之处,速战速决。据计,这次战斗共斩倭首六百八十余级,收降胁从数千,救出中国男女九百多人。屯据西林、木岭的倭寇,见牛田大营溃败,望尘丧胆,纷纷溃逃。
九月十二日,戚继光乘大胜余威,采取同样手段,隐蔽企图,佯示怯战,出敌不意地向林墩(今福建莆田南)之敌发动攻击,再次全歼该地之倭。生俘二十六人,斩首九百六十级。随后,又粉碎了三百名勇悍之倭对福清的扑犯。
连续胜利,使戚继光威名远播,“戚家军名闻天下”
①。但是,战斗的消耗也使戚家军自身急待休整补充。这年十一月,戚继光为了补充军需、养息士卒、以利再战,遂班师回到了浙江。
激战平海 解围仙游
戚继光回浙不久,倭寇又接踵而至。他们摇舌相贺说: “戚老虎去,吾又何惧! ”
②一时间,福建沿海地区倭乱又起。
嘉靖四十一年冬,约有六千倭寇攻占了兴化 (今福建莆田)。这是倭寇侵犯福建以来,第一次攻陷府城。明政府急忙起用抗倭名将俞大猷出任福建总兵; 同时,急调戚继光再次率军援闽。倭寇获悉戚继光又来福建,便于次年一月底,匆匆放弃兴化,退据兴化东南的平海卫(今福建平海)。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十三日,戚家军再一次抵达福清。这时,总兵俞大猷会合广东总兵刘显所部,已屯兵五侯山(又名五虎山,今福建闽侯县东南)一带,等候戚家军多日。二十日,戚继光与俞大猷等共同商定了破敌之策。决定三路大军,同时进攻平海。其部署是: 戚家军担任中路冲击; 俞大猷为右路; 刘显为左路。
第二天深夜,明军同时出发。戚继光首先粉碎两千多倭寇的冲击,然后挥师猛追,直逼平海卫附近的许家村敌营。俞、刘二部也乘势紧随奋进。戚家军凭着无所畏惧的气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乘风纵火,死力拼杀。激战一直进行到第二天上午九时,共斩敌二千四百五十一级,救出百姓三千多人。终于大获全胜,收复了平海卫。
平海激战虽使入闽之倭受到了沉重打击,但后续之倭又不断登陆,各地报警仍然不绝。戚继光怀着极大的民族义愤,分兵出击,东拼西杀,一月之内水陆奏捷十二次,擒斩敌人三千余人,取得了很大胜利。十一月,他指挥了著名的仙游破围战。这又是一次计划周密、行动迅速、指挥出色的军事行动。
十一月上旬,倭寇集中两万余人围攻位于木兰溪畔的仙游城(今福建仙游)。城中军民奋力坚守,但因力量悬殊,十分危急。这时,戚继光已被任命为总兵官,镇守福建七府一州,并兼及浙江金华、温州二府,都督水陆诸军防务。戚继光鉴于戚家军防线长,力量不足,无法与敌马上决战的状况,在催令浙兵速来支援的同时,采取了暂取守势、伺机反攻布署: 一是加强仙游城的防御力量,派二百名亲兵入城协助防守,不断增加守城物资的补给。二是布设疑兵,以分敌势。以一部兵力驻扎仙游附近铁山与敌对抗; 又在沙园一带击鼓鸣炮,虚张声势;同时派出小股部队不时袭扰围城之倭。三是发兵一支,北扼省城福州(今福建福州市),以防福宁(今福建霞浦)登陆之敌。四是切断仙游之倭与泉州(今福建泉州市)、漳州(今福建漳州市)一带的联系。五是不断歼灭后续登陆之敌,以孤立围攻仙游的倭寇。
十二月二十四日,戚继光见明军援兵齐集,立即组织反击敌人。鉴于围攻仙游之倭有两万之众,又分别在城四门筑垒扎驻,明军仅一万左右,力量相差悬殊这一形势,戚继光决定:集中兵力,合攻围敌之南垒; 同时发兵两支,分别进攻敌东西二垒,以作牵制之师; 待南垒得胜后,再实施合攻。又派兵一支屯扎铁山,设疑兵以牵制北垒之倭。此外,戚继光还对预备力量作了具体部署,并将作战的具体要求,详细写在号票上,分发诸将,依照执行。
二十五日,各路大军分道出发。次日晨,共同杀向敌营。由于各路大军配合默契,接敌运动时又采取了非常隐蔽的方式,给了敌人意想不到的突然打击,故很快拔除南垒。随后,东西两路协同作战,接连攻克敌东、西、北三垒。这样,戚继光以周密的部署,迅速一致的行动,一举破除仙游之围。倭寇的攻城设施、器械,全被焚毁或缴获。消息传出后,广大人民无不为之拍手称快。当时,福建巡抚谭纶在上疏中也对戚继光的用兵给了高度的评价,说他是: “用寡击众,一呼而辄解重围; 以正为奇,三战而悉收全捷。……盖自东南用兵以来,军威未有若此之震,军功未有若此之奇者也。”
①仙游破围后,戚继光紧追逃敌。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在同安县(今福建同安)两次大败倭寇。至此,福建境内倭患暂告平息。第二年,戚继光开始把戚家军的锋芒指向广东,消灭了与倭寇紧密勾结的山寇吴平近万人,消除了广东倭患。戚继光与东南沿海军民经过十几年的艰苦作战,终于取得了平息倭患,保卫国土的重大胜利。戚继光与东南沿海人民这一丰功伟绩,永垂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辉史册。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二月,由于北方防务吃紧,戚继光应诏镇守蓟州(治所今天津蓟县)。节制蓟州、昌平(今北京昌平)、辽东(今辽宁辽阳市)、保定(今河北保定)四镇之师,以防止北方少数民族部落的侵袭。在镇戍北部边塞十余年中,戚继光花费了巨大精力修筑边墙、整饬军备、训练部伍等,北部边防由此日益巩固。朝廷因军功晋升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后加封太子少保。可是,正当戚继光满怀 “与千古之豪杰争品色”
①的壮志,致力于北部边防的时候,朝中力主改革的内阁首辅张居正逝世。因朝中权臣相争斗,戚继光被诬为张氏同党,随即被调到广东任职。他志不得伸,上书请求引退。随后,他怀着悲凉的心情,回到老家山东。晚年,戚继光只好埋头于整理文稿,著书立说。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八日,这位为保卫国土做出巨大贡献的抗倭名将,终因忧愤交加,突然病逝,终年五十九岁。由于戚继光一生致力于治理边防,故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许多创见。他所著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等,成为受人推崇的军事名著,至今仍受到军事家们的重视。
注释
① 《止止堂集·愚愚稿》上。② 《止止堂集·横槊稿》上,《韬钤深处》。① 《戚少保年谱耆编》(以下简称《年谱》)卷三。② 均见《练兵纪实》。③ 《纪效新书》卷四。① 《年谱》卷二。② 《台州府志》卷九七,名宦传。① 原文见《年谱》卷三,本处作了摘译。① 《年谱》卷三。① 《明史·戚继光传》。② 《年谱》卷三。① 《谭襄敏公奏议》卷二。① 俞大猷: 《正气堂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