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的蓝本——郑苹如刺杀丁默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色·戒》的蓝本

——郑苹如刺杀丁默邨

她的真实经历比小说和电影更传奇。她是民国时代上海滩的一位名门闺秀,秀外慧中,美艳动人。她以花样年华投身革命,舍身暗杀汪伪特务丁默邨,最后事败被杀。她就是郑苹如,是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的原型。

画报封面女郎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郑苹如成为上海《良友》画报第130期的封面女郎。这一年,她十九岁。画报封面上的郑苹如面如银盘,笑靥如花,让人一看就怦然心动。她喜欢游泳,喜欢演话剧,还会弹钢琴。1930年代一期《图画时报》还曾刊登过一幅她的剧照。那时,她是上海大同附中话剧团的一员,是公认的“校花”。

这样一位既美丽又才华横溢的女孩出身名门。她的父亲郑钺留学日本时,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同盟会,结交了于右任等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她的母亲是日本名门闺秀木村花子。木村花子曾积极支持孙中山和黄兴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自愿为革命党人传递信息和文件。她与郑钺交往日久,暗生情愫。他们在日本结婚后,木村花子改名为郑华君,并为郑家生下了二子三女。郑苹如是家中的第二个女儿。中日混血的血缘,并没有影响郑家的爱国行动。

郑苹如从小聪明过人,善解人意,还跟着母亲学了一口极为流利的日语。她的母亲虽然是日本人,却极其反对日本侵略中国,并对日军在华的野蛮行径十分不满。郑苹如从小耳濡目染,对革命怀有极大的热情。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年仅14岁的郑苹如就跟着姐姐去浦东乡间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这为她后来投身抗日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岁时,郑苹如加入了中统组织,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沦陷后,她凭借自己良好的社会关系和流利的日语口语,混入日军报道部新闻检阅室任职,并在军部电台担任播音员。后来,她凭借母亲的关系,又成功混入了日本驻上海的特务机关,套取日本高级军事机密,成为她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也许,这位乱世中的美女,注定要担当大任。仅仅在特务机关当一名间谍,似乎不足以体现她自身的价值。

化身美女杀手

机会很快就来了。郑苹如在上流社会活动时,日本首相的儿子近卫文隆对她一见钟情,难以自拔。郑苹如便想通过绑架近卫文隆,迫使日本首相做出停战的决定。这个想法看起来有点幼稚,却反映出她当时希望为国效力的迫切心情。最终,近卫文隆被父亲召回国,郑苹如的上级也及时阻止了她的行动。

也许从这件事中,她的上级发现了她有做刺客的潜力和勇气,于是派她接近一位名叫丁默邨的男子,并伺机除掉他。

丁默邨是湖南常德人,曾加入中国共青团,后来叛离共产党转而加入国民党,从事特务活动。抗战前,他一直在蒋介石手下任职,戴笠出于嫉妒控告他贪污,使他受到追查,官场失意而又不甘寂寞的丁默邨便投靠了日本人,成为汉奸。

1939年,丁默邨与李士群组建伪特工总部,总部设立在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今万航渡路435号)。它的大门是牌楼式的建筑,两侧的墙上开了两个洞,用来安装机关枪。大门东侧有二十多间平房,用作警卫总队的办公室和审讯室。大门西侧是看守所,看守所旁边有一栋洋房,供日本宪兵占用,作为现场指导和监视使用。日本的上海特务总部“梅机关”部分人员进驻在这里。从76号的布局不难看出,这里就是日本机关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抗日志士的魔窟。丁默邨本人被称为“丁屠夫”,有日本记者评价他为“婴儿见之都不敢出声的恐怖主义者”。

丁默邨还与国民政府的情报系统相对抗。他曾在中统、军统供职,对这两家特务机关的活动规律一清二楚,所以中统和军统常常遭受到致命打击。这两家机构的秘密通信地点都被丁默邨记了下来,很多特务被抓,国民党损失很大。于是,国民党当局命令自己的特务机关不惜一切代价剪除丁默邨。这个艰巨的任务,便落在了从未有过刺杀经验的郑苹如身上。

两次刺杀未遂

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美貌,郑苹如成功进入了“76号”,并结识了好色的丁默邨。丁默邨沉醉在郑苹如的闭月羞花之容中,却并没想到,这位美女暗藏杀机。

中统见时机成熟,便开始策划暗杀行动。1939年12月10日晚,丁默邨的轿车来到郑家门口,暗中埋伏的刺杀队员正要按计划行事。丁默邨却没下车,调转车头而去,不知是他出于警觉,还是确实有急事,总之这次暗杀没有成功。所幸郑苹如并未受到怀疑,并很快策划了第二次暗杀。

这一次,丁默邨依然没有死,郑苹如却把自己赔了进去。

1939年12月21日,上海戈登路(今江宁路)西伯利亚皮货店外,突然响起了枪声。一辆黑色轿车冲破子弹的包围,疾驰而去。轿车里坐着的正是丁默邨,他又逃脱了一次暗杀。

这天下午六点多钟,丁默邨和郑苹如从朋友家出来,乘车返回。走到西伯利亚皮货店时,郑苹如撒娇,说要一件皮大衣作为圣诞礼物。丁默邨欣然同意,并下车陪她挑选。

挑选过程中,丁默邨突然发现橱窗外有两个形迹可疑的人,正打量着他。他是个老特务,觉得事情不对,便掏出一沓钞票扔在柜台上,说:“你自己挑吧,我先走了。”没等郑苹如反应过来,他已经夺路而逃。司机见他狂奔出来,急忙发动引擎,打开车门。丁默邨钻进车中,轿车绝尘而去。暗杀队员连忙开枪,正好打在汽车门上,幸亏有钢板护身,丁默邨才逃得一命。

张爱玲在小说《色·戒》中,将这一段故事写成王佳芝舍不得让易先生被杀,暗示他逃命,在关键时刻白白放走了自己的暗杀目标。张爱玲这样处理,便将刺客王佳芝还原成了普通女人,在那一瞬间爱上了给自己买钻戒的大汉奸,一念之差,就前功尽弃。

暗香永难找寻

小说毕竟是小说,王佳芝的故事并没有发生在郑苹如身上。这次暗杀未遂后,她已经受到了丁默邨的怀疑,处于危险之中。但她没有退缩,还试图继续接近丁默邨,寻找下一次动手的机会。为了试探丁默邨是否已对她产生怀疑,她先给丁默邨打了一个电话,装作胆小而又歉疚地说:“你那天受惊了吧?我吓坏了,真后悔不该让你陪我去买大衣。万一出点差错,我怎么对得起你?你会怪我吗?”丁默邨明明已经怀疑她,却不动声色,故意安慰她说:“我怎么会怪你?我让你担惊受怕了,非常不安呢。”郑苹如不敢轻易相信,再试探道:“你现在千万别出来,我也不让你出来。但是我的钱用完了,怎么办呢?”丁默邨故作爽快地答应道:“我虽然不能来看你,但我会叫人送钱来,你放心好了。”为了稳住郑苹如,丁默邨果真派人送了一部分钱给她。郑苹如误以为丁默邨没有怀疑自己,放心了。在斗智方面,她明显经验不足,根本斗不过老奸巨猾的丁默邨。

12月25日,郑苹如在日本宪兵队长的陪同下,前往“76号”。有人说她为了保全一家人的性命,前去“自首”。有人说她怀揣手枪,是去拼命的。也有人说她只是想重新接近丁默邨,以求再次寻找暗杀机会。她去“76号”到底出于什么动机,没有人知道,唯一能够肯定的,是她被扣留在“76号”,再也没能出来。

面对轮番审讯,郑苹如拒不承认自己是“重庆方面的人”,一口咬定是“情杀”,声称“丁默邨与我相好后,又别有所恋,我实在不甘心,就用钱请人开枪恐吓他”。丁默邨亲自审问,她也这么说,气得丁默邨直跺脚。汪精卫曾亲自跑到郑家,劝郑钺到伪国民政府任职,来换取释放女儿。郑钺断然拒绝。

丁默邨本来没想杀郑苹如,也许是顾念昔日旧情,也许是舍不得她的如花容颜,也许是想让她为自己所用。总之,郑苹如本来可能保全性命。但是,丁默邨的妻子赵慧敏出于嫉妒,非要置她于死地。赵慧敏悄悄找到特务林之江,面授机宜。

1940年2月,在林之江的一手操纵下,郑苹如被枪杀,死时只有23岁。她的死在上海引起议论纷纷。李士群故意授意亲信,将丁默邨贪色遇刺一事透露出去,顿时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新闻。《申报》等报刊以郑苹如为情而谋刺丁默邨作为“桃色新闻”大肆宣扬,丁默邨从此威信尽失,后来被扫地出门。

也曾拥有真爱

郑苹如曾拥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她曾爱上哥哥的一个战友王汉勋。王汉勋是中央航空学校第二期毕业生,曾任中国空军空运大队上校大队长。两人花前月下,备尝爱情的甜蜜。

1939年春天,王汉勋几次催郑苹如赴香港完婚,但郑苹如一再推迟婚期。也许两人想等到抗战胜利后再组成自己的小家庭。没想到,郑苹如接受了刺杀丁默邨的任务,这桩本来会很美满的婚姻便化为泡影。

抗战胜利后,丁默邨被投入监狱,1947年被处死。陈立夫在回忆录中说,丁默邨本来可以不死。但有一天他出狱看病,遇到一位记者。这位记者便写了一篇《丁默邨逍遥玄武湖》的稿子,发表在报纸上。蒋介石看到以后大怒道:“生病了怎么还能游玄武湖呢?应予枪毙!”别人求情不起作用,丁默邨就这样被杀掉了,时年45岁。

郑苹如遇害后,很多名士为她鸣不平。郑振铎还专门为她写纪念文章,夸赞她“比死在沙场上还要壮烈”。抗战胜利后,郑苹如被国民政府定为“国民革命烈士”,牌位供奉在国家忠烈祠。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她为革命烈士,将她的照片等遗物移送到上海龙华革命公墓,供人们祭奠和瞻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