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文化·东北大地的古代文明·发达的红山新石器文化
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其上限距今大约有八千年,一直延续到四千年前左右,分为早、中、晚三期。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墓葬达万余处。在东北南部的辽东半岛和辽南地区分布比较密集。其中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最发达的一种文化。
红山文化属于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距今大约五千年,以首先发掘的赤峰红山遗址而得名。它是以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一支文化。红山文化分布区域在辽河以西,西辽河和西喇木伦河以南,燕山南麓长城以北,张家口以东的广大地区,中心是老哈河、西喇木伦河、大小凌河流域。重要的遗址有阜新胡头沟、凌源三官甸子玉器墓,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祭祀建筑群址和女神殿址等。
牛河梁女神庙位于凌源县与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北山山顶上。从庙址来看,是由一个多室和一个单室组成。庙的顶盖和墙,都是用木架草筋,内外敷泥,在表面压光后画上彩绘。女神庙中出土的泥塑人像的残块,可辨别出至少有六个人像。经复原后,其大者相当人体的三倍,最小的也和真人一样大小。残块中最重要的是一尊较完整的人像头部。头存高22.5厘米,脸面宽16.5厘米,基本接近真人大小。头像额顶发迹平直起棱,颧骨高耸,鼻梁低,眼窝较浅,眼内嵌圆形玉片为睛,炯炯有神,眼梢上挑,表情十分生动逼真。整尊头像五官比较准确,结构合理,尤其是对面部的刻画追求内蕴神态的情感流露,在艺术处理上独具匠心。经专家鉴定头像属于典型的蒙古人种,是全身人像的一部分。其余肩、臂、乳房、手等残块都具有女性特征,组成了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女神群像。泥塑人像的各个部位和其他泥塑和彩绘,无一不是杰出的艺术作品。女神庙泥塑群像的出现,是古代原始宗教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她不仅是我国早期原始艺术高峰的标志,也是人们第一次看到的五千年前用黄土塑造的祖先形象,对中华文明起源史和原始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女神庙周围环列着十几个积石冢,这是氏族的墓地,它与女神庙形成一个互为联系的祭祀建筑群。积石冢一般长宽约二十米左右,有方形和圆形的。有的冢外砌有石墙,或围有石桩。冢内以石板和石块砌成长方形石棺,以石封顶。墓内有单人一次葬,有多人二次葬。多座石棺墓中只随葬玉器,有玉璧、玉箍、玉环、玉棒、勾云形玉饰、猪龙形玉饰。从墓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少不等来看,反映出氏族成员等级的分化非常明显。
东山嘴祭坛位于喀左县城东南四公里、大凌河西岸的黄土高坡上。它是个石砌建筑基址,依布局可以分为中心、两翼和前后端等几部分。中心部分是一座大型方形的基址,东西长11.8米,南北宽9.5米,基址四边是用加工的石块砌成的墙基,基址内有成组的立石。两翼分南北两部分,北部是用长条石砌成的两道南北走向的、相互对称的石墙,东翼墙基存长8.4米,西翼墙基长19米。南部两翼皆有石锥状石。在方形基址的前端还有石圈形台址和多圆形石砌基址,石台址四周围以圆形的石圈,多圆形石墓址可分辨出三个相连的圈形基址。考古工作者在石圈周围发现陶塑人像残块共二十余件,多是人的肢体部分。其中有两件小型孕妇塑像,为裸体立像,头及右臂残缺。孕妇塑像体态自然,女性特征明显,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弯曲,左手贴在上腹部,有表现阴部的记号。其中一件通体打磨甚光滑,似涂有红衣,体肥硕,腹部尤圆鼓,下肢稍弯曲,下端残缺,体残高五厘米。另一件表面不磨光,体修长,上体前倾,下肢显弯曲,足残,体残高5.8厘米。这些陶塑人像特别是两件陶塑孕妇裸体小像,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首次发现的裸体妇女形象,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重视,认为是与祈求生育有关,或者说是地母像。
东三嘴祭坛石建筑遗址,石材加工、砌筑技术相当考究。尤其是在总体布局上,按南北轴线分布,注意对称,有中心和两翼的主次之分,南北方圆对称,具有我国传统的建筑特点。遗址座落在山口的梁顶,面向东南俯瞰大凌河开阔的河川,从其地理位置和发现的内容推测,这里应当是当时人们祭祀生育神、山川或地亩的场所。这样巨大的工程可能是由若干氏族、部落共同来完成的。
红山文化玉器已经发现的有三百多件,大多数是装饰品,有环、璧、珠、圭、珮和一些动物饰件。这些玉制的动物雕刻精细,造型逼真,有些是装饰品,有些与当时的原始宗教有关,是一种图腾崇拜物。特别是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北山岗上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件大型的龙形玉器,由一块玉料圆雕而成。玉龙高二十六厘米,呈墨绿色,身体卷曲着呈“C”字形。龙体伸屈刚劲有力,吻部前伸,双眼突起,长鬣高扬,显得极有生气。在雕刻技法上在圆雕基础上细部运用浮雕、浅雕手法,通体琢磨,光洁圆润。这件作品手法简练,形象概括,堪称为一件完美的工艺雕刻品,代表了我国北方早期玉雕工艺的高超水平。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龙的形象。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物,红山文化玉龙的发现,将龙的起源上溯到五千年前。红山文化绚丽多彩的玉雕艺术在我国文明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红山文化玉雕工艺是我国北方早期玉雕工艺的发展中心。
红山文化地处中原与东北陆上交通咽喉地带,吸收了中原文化主要是仰韶文化的因素,与本地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出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新石器文化类型。牛河梁女神庙和积石冢、东山嘴大型祭坛、胡头沟和三官甸子玉器墓,以及各地出土的精美的红山玉器,标志着红山文化是一个发达的新石器文化。红山文化在各方面的建树都不比仰韶文化差,而神庙、石冢、祭坛、塑像等又为仰韶文化所无,而龙和天圆地方等观念的产生、宗教祭祀仪式等都使我们的认识提前到了原始社会。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的时代风貌,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年。过去人们以为东北新石器时代文化较落后,年代较晚,属于北方草原渔猎和游牧经济为主的文化系统,由于近年来红山文化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使人们对东北古文化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红山文化的突出成就显示了东北地区在新石器文化时代的独特建树,它使人们对传统的认为中国文化发展起源于中原的说法即“中原中心论”产生质疑,红山文化被誉为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新曙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