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农学·传统农学思想的发展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农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农学·传统农学思想的发展

顺天时,量地利,尽人力。西晋束晳认为农业丰收要依靠天时、地利、人力三方面条件的配合,天时难以左右,但地利可尽,人力可致,故主张把课致人力作为农业政策重点(《晋书·束晳传》)。傅玄比较了旱田和水浇地的不同生产效果,提出“人力苟修,则地利可尽。天时不如地利,人利不如人事”(《太平御览》)卷八二一引《傅子》)的命题。《齐民要术·序》大量摘引了前人“勤则不匮”、“力能胜贫”、“天为之时,而我不农,谷亦不可得而取之”等靠天不靠人的言论。而《汜胜之书》和《齐民要术》记载的所有农业技术措施,都贯穿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求取农业好收成的思想。但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并非主观盲目的,而是以尊重和掌握客观规律为前提的。《汜胜之书》说:“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齐民要术》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反) 道,劳而无获。”都是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

精耕细作求高产。战国以来通过勤谨治田提高单产的思想在本时期获得继承和发展。这种思想突出反映在西汉赵过推广的代田和汜胜之推广的区田中。代田是把六尺宽的亩作成三沟三垄,种子播种在沟中,出苗后锄垄土壅苗,渐至垄平,这样做可以防风抗旱。垄沟位置年年更换,使耕地各部分得以劳息相均,用养兼顾,代田亦由此得名。代田能比普通田亩产增加一斛,曾在关中和西北边郡推行。区田是把农田作成若干宽幅或方形小区,采取深翻作区、集中施肥、等距点播、及时灌溉等措施,夺取高额丰产。据说可以亩产百石。代田和区田都是通过精耕细作求取高产,但代田要求配合使用耦犁、耧车等便巧农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区田则不一定要求有成片的耕地,不一定采取铁犁牛耕,但要求投入大量劳力。前者比较适合于大农,后者比较适合于小农。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地荒人稀,休闲制和粗放经营都一度有所回升,但人们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进一步认识到粗放经营的效果不如精耕细作,明确表示对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的反对。西晋傅玄指出,“耕夫务多种,而耕暵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故尔他主张“不务修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晋书·傅玄传》)。《齐民要术·种谷》说;“谚曰‘顷不比亩善’,谓多恶不如少善也。”卷首《杂说》也说:“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