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扬东播西·儒学对俄国的影响·儒学在俄国的传播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儒学扬东播西·儒学对俄国的影响·儒学在俄国的传播

中俄正式交涉始于十六世纪的六十年代。明隆庆年间俄国曾派使节二人到达北京。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俄两国开始了友好往来。1727年(雍正五年),俄国派遣了第一批来华留学生四人(鲁喀佛多、德宜宛、喀喇、希木),并令其在俄罗斯馆居住,规定每十年换班一次,儒学是留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这是儒学传入俄国的渠道之一。

儒学传入俄国的渠道之二是通过与欧洲其他国家来华耶稣会传教士的交往和翻译儒家经典。例如对孔子思想颇有研究的法国传教士宋君荣,从1732年起先后为彼得堡俄国皇家科学院买了不少包括《书经》等儒家经典的汉文和满文书籍,对俄国学术界研究儒学很有影响。俄国在1774年至1777年翻译出版了杜赫德的《中华帝国通志》俄文本,也促进了俄国的儒学研究。

儒学传入俄国的渠道之三是通过来华传教士研究、翻译、著述儒学而扩大其影响的。俄国来华的各届传教士团,在这方面都作为主要的任务做了很多工作。如第三届的阿· 列昂节夫译有《大学》、《中庸》俄文本;在京传教十四年的第九届的比丘林译有《三字经》、《四书》俄文本,并著有《中国及其居民、习俗、道德、教育》、《中国的国情和习俗》等书,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是一部古代圣人论述道德的著作”,称“四书”是“包括着关于道德和治国的最纯正的概念”(《中国的国情和习俗》第三部,圣彼得堡1848年版,第6页);第十届的克雷姆斯基著有《孔子学说概述》,着重介绍了孔子的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第十二届的瓦西里耶夫著有《东方的宗教:孔教、佛教和道教》,高度评述了孔子及其儒学。

儒学传入俄国的渠道之四是通过沙俄侵华的外交官、贵族及一些知识分子对孔子儒学的宣扬和著译。如沙俄驻京总领事波波夫译释有《孟子》(1904)、《论语》(1910),著有《中国宗教改革运动》等;沙俄驻华公使(1907—1912)的库罗斯托维支著有《中国人及其文明》,多方面评述了孔子及其儒学;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教授、沙俄最早的汉学家格奥尔吉耶夫斯基著有《中国的生活原则》(1888)、《研究中国的重要性》(1890),极力颂扬孔子及儒家思想;沙俄伯爵、贵族汉学家盖沙令著有《一个哲学家的旅行日记》(1914),大肆宣扬尊孔思想,为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的联盟制造舆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