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文化·八闽科技·造纸与雕版印刷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八闽文化·八闽科技·造纸与雕版印刷

福建多山,竹林茂盛,竹纸生产资源丰富。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八《服器部·纸》引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曰“闽人以嫩竹”造纸可以断定,至迟到了宋初,闽人已广泛用嫩竹造纸了。

从明代开始,福建的竹纸生产在全国占有突出的地位。如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说:“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明中后期,福建竹纸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其厚不异于常,而其坚数倍于昔。”“值直既廉,而卷轴轻省,海内利之”(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

清代福建各地生产不同的纸类,多得不可胜数。其中汀洲玉扣、毛边纸,连城的连史纸,建阳扣,将乐的切边和鼓连,永安的西庄扣,崇安的赛连纸等,均为名纸。尤其是汀州玉扣,质料优良,洁白柔韧,技术精细,工艺严格,驰名中外。

从《天禄琳琅书目续编》和《书林清话》所载:“盖建安自唐为书肆所萃”可知,福建雕版印刷当始于唐代。五代时,闽王曾为徐寅刊印过文集。自宋代开始,福建成为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业中心,其中以蜀刻最早,浙刻最精,闽刻最多。历元迄明,福建的刻书一直保持着“其多闽为最”的特点。

福建雕版印刷之盛,当首推建阳坊刻。宋代建阳的麻沙和崇化,书坊林立,号为“图书之府”;所刻之书,世称“建本”。书林望族,以余、刘二氏为最。他们子承父业,世代刻书,连绵相沿数百年,规模之大,传世刻本之多,世所罕见。明代中后期,建阳仍是福建雕版印刷的中心之一,“书坊书籍比屋为之,天下诸商皆集”;“天下科举之书,尽出建宁书坊”。明末清初,福建烽火不断,建阳书坊遭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建阳雕版印刷除了上述时间长、销量大之外,刻书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既有文人学子所需的经史子集,也有专门的科举用书、状元策、童蒙读物,还有供市民百姓日常应用的农桑医算、类书便览等。尤其是明代“俗文学”兴起后,各种戏曲、传奇、话本等市民文学作品,更成了坊刻的主要内容。历史上有不少建本由于纸墨俱劣,字迹模糊,校勘不精,甚至有意作伪,因而遭到不少学者的诟病,认为天下印书,建本最下。但如对建本做一客观全面考察,刊印精美者亦不在少数。如南宋余仁仲的《周礼》、刘麟的《元氏长庆集》、元代勤有堂的《古列女传》等,都是众口称誉的善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