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之祖钟繇
钟繇(公元151~230年),字元常,三国时颍川长社 (今河南长葛市东) 人。其先祖父钟皓曾官司徒掾,祖父钟迪因党锢而未仕。钟繇自幼聪慧,因品学皆优被推荐为孝廉,从此踏入仕途。钟繇到达京城后,结识了许多有为的青年,如荀彧、荀攸、郭图等,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讨论政治。不久,钟繇即被授尚书郎、阴陵令,后又辟三府,为黄门侍郎。李傕胁迫献帝,在钟繇与尚书韩斌的策划下,献帝方才脱险,钟因护驾有功,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封东武亭侯。在军阀混战的局面中,钟繇感到只有曹操目光远大,有雄才大略,在重要关头多次帮助曹操。建安五年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与袁绍交战,正在关中驻守的钟繇,不仅说服了马腾、韩遂不移兵东向,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还选送战马2000多匹送至前线。曹操对此十分感动,立即回信说: “得到你所送战马,正是部队急需之物。西北地区安定,朝廷无西顾之忧,都是你的功劳啊! 当初萧何镇守关中,以充足的粮食供给汉高祖的军队,你今天的功绩和他是一样大呀!”
魏国建国之初,钟繇任大理寺卿,后升为相国。魏文帝曹丕还在当太子时,就十分敬重钟繇,亲赐“五熟釜”给他,并在上刻下铭文,称赞钟繇为 “国家之栋梁,百官之榜样”。文帝即位后,钟繇官至太尉,封为平阳乡侯。文帝还多次在百官前说,钟繇与司徒华歆、司空王郎: “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魏明帝即位后,钟繇被封为定陵侯,封邑增至1800户,官至太傅,上朝时可乘车舆直到大殿。魏明帝太和四年 (公元230年),80高龄的钟繇病逝于许都,明帝以对待长辈之礼,素服吊唁,谥其号为成侯。
钟繇名垂后世,饮誉士林,主要是他创立了真书、楷书,对书法艺术作出了超绝的贡献。
我国书法艺术的真正繁荣始于东汉,其主要标志有二,一是书体具有了美学追求,讲究韵致,追求阳刚雄奇,二是产生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如崔瑗、杜度、张芝、索靖、张昶和蔡邕。东汉隶书以恢宏的气势陶冶了无数追求者,《乙瑛》、《华山》、《礼器》、《史晨》、《张迁》、《曹全》诸碑,或方正雄放,或秀丽古朴,意趣多姿,令人叹为观止。汉草的产生使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章草、今草、狂草如龙飞凤翔,心手随变,充分显现出无穷的书法艺术魅力。
蔡邕及曹喜、刘德升为东汉著名书法家,钟繇师从三人,博采诸家之长而独具特色。钟繇虽然一生把主要精力用于国家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之中,但由于他学习十分投入且悟性高,善于动脑,因而其书法造诣达到了时代的顶峰。相传蔡邕在嵩山深处得到一本记录李斯、史籀用笔的秘籍,用心研读了三年,又结合自己的实践写了一本心得体会的“笔法”。“笔法”被韦诞珍藏,一次,钟繇和曹操在韦诞处看了这本“笔法”,钟苦苦求借一阅,韦不肯,钟繇一时发急,竟昏了过去。直到韦死后,钟繇令人掘其墓,才得以看到蔡邕的习字之法。由此可见其执着追求之一斑。钟繇在师承传统的同时,深感汉隶在使用中的诸多不便,便决心以方整之笔、顿挫之法改造隶书,而最终形成了楷法。
楷书的出现,是社会需要的产物,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已指出这一点: “趋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幅,真乃居先。”钟繇不仅适应了历史的发展,而且集时代艺术风尚之大成,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宣和书谱》写道: “三国钟繇者,乃有《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晋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
钟繇的传世之作不多,但都是光彩流溢的珍品。
《贺克捷表》为钟繇69岁时所书,又名 《戎路表》或《戎略表》,是他写给曹操祝贺出兵吴蜀胜利的一封表章。吴蜀是曹操统一中国的两大政敌,建安十六年,关羽被杀,钟繇认为这是蜀亡吴衰的象征,闻讯十分激动,特向时为魏王的曹操写了贺捷表奏。此表从整体布局看,字距行距疏朗空阔,但却无神松气散之态,而是寓寄着他内心深处的喜悦和对曹操的敬慕与祝贺。此表之楷,端庄清丽,用笔疾而不速,收笔留而不滞,全是大家气象,故被后世称为 “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荐季直表》写于黄初二年 (公元221年),是钟繇71岁时写给魏文帝的表奏。季直为关内侯,在位政声很好,勤勉廉洁,他在表中数称其能,希望朝廷能委以重任。表奏字体自然流畅,神清形丽,古雅平实,功力深厚。此希世珍品北宋时书法大家米芾曾目睹,清代刻入《三希堂法帖》。1860年八国联军劫掠北京时被一英国士兵从圆明园中窃得,后流落民间被毁。钟繇71岁时还写有《宣示表》。此表奏为真书小楷,通篇工整严谨,可谓钟帖最为高妙之作。原迹晋时由王导传入王羲之手中,又传至王修。王修早死,其母怜其子之所好,遂置地棺中陪葬。今所见宋《淳化阁帖》 中的《宣示表》,乃王羲之临摹之精品。
钟繇初创楷书时,其笔法仍存隶意。因此,作为由隶向楷的过渡,《上尊号奏》尤值得一提。《上尊号奏》全名为《魏公卿上尊号奏》,为延康元年 (公元220年),华歆、王郎、贾翊联名劝曹丕废献帝即位的表奏,立在许昌西南30里处的繁城。此碑已不是汉隶,而属当时之魏隶,点画现出折刀头状,波磔已淡化,斩钉截铁中显出秀逸之气。庾肩吾在《书品》 中说: “钟书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笔。”钟繇与其后的王羲之由于成就空前,备受后人推崇,故书坛一向将二人并称为“钟王”。
伟大的艺术来源于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实践。钟繇一生见贤思齐,孜孜以求。他在临终时还念念不忘师从蔡邕学“笔法”而受益。《书苑精华》对此有很感人的记载: “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 (蔡邕) 用笔。”他要儿孙们能像他那样苦学苦练,“苦与人居,画地广数步; 卧画被穿过青,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
钟繇将人的生命力与自然结合起来,用那神奇的笔迹和线条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楷书艺术,在美的追求上,令人回味无穷,为后世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