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退让与孤军攻城
1927年5月21日,武汉国民政府所辖驻长沙的第35军第33团团长许克祥率所部一千余人,以白袖章、白符号为标记,以“土豪劣绅”为口令,分途突袭在长沙的国民党省、市党部、省工会、省农民协会、省党校、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总队缴械,捣毁特别法庭,释放被关押的土豪劣绅,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一夜之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一百余人。因21日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次政变为“马日事变”。许克祥的叛变,激起长沙附近各县农军的极大义愤,湘潭、醴陵、平江、岳阳、浏阳等县委在省农会秘书长柳直荀的领导下,联合起来组织农军向长沙发起了进攻。浏阳县委在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主持下,于5月29日召开会议,下动员令派人下乡组织农军,并联络醴陵、平江、湘潭诸县,约定5月31日在长沙会师,围攻许克祥叛军。但是陈独秀却命令取消进攻长沙的计划,以避免公开冲突。这样,农军多数退却,只有浏阳农军2000多人,因未接到上级后撤的命令,于31日兵分两路,直扑长沙,“蜂拥呼啸而来”,“一时旌旗蔽野,杀声震天,枪声四起”,参战的农军非常勇敢,他们用梭标刺杀敌人,严厉监督自己的军队,不要后退。但终因孤军深入,敌众我寡,被迫撤退。事后,汪精卫讥讽陈独秀,你们十万大军怎么连许克祥一个团也打不赢?反动派就是这样,视退让为无能。
马日事变是蒋介石、汪精卫两个反革命集团公开合流的信号。陈独秀却一味的妥协退让反对农民自卫军进攻长沙,唯恐进攻将引起国共两党合作的破裂,把希望寄托在武汉国民政府赴湘的“查办”上。这种妥协退让的结果,是造成浏阳农军孤军攻城惨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当时情况下,如果组织湖南各县农军一起进攻,消灭许克祥一个团的叛乱是完全可能的。而陈独秀以退让求“团结”,不仅未能铲除叛乱,反而助长了反共反革命的气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