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和诸葛亮的遗憾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管仲和诸葛亮的遗憾

管仲和诸葛亮历来被当作智慧的化身。管仲在春秋时期从事改革,使危机四伏的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诸葛亮在三国时期辅佐刘氏父子立国兴邦,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根基。但是管仲和诸葛亮有个共同的遗憾——人才培养上失误。管仲匡扶齐桓公40年,深知人才重要,曾说过“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制定了由乡长、中央长官和国君“三选”擢用官吏的制度。但他终生未发现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他病危时,齐桓公在病榻前问他谁能接替先生。他只是说桓公最喜欢的竖刁、易牙、开方,一个自阉取悦大王,一个把自己的孩子杀掉给大王吃,一个放弃了太子地位来伺候大王,都不近人情,不可重用,但没推荐一个足以治理齐国的人才。他死后两年,齐桓公去世,竖刁、易牙等结党乱国,桓公五个儿子争王位,桓公尸体在床上停放67天,无人过问,蛆虫爬出宫外。诸葛亮外治军,内治国,鞠躬尽瘁。他有识才之能,用才之心,不拘一格任用了庞统、蒋琬、杨洪等能人。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对人放心不下,事必躬亲,甚至“罚二十以上,必亲理”,“自校薄书,流汗竟日”,而不敢叫人独当一面地工作,不能让人才在重要岗位上锻炼,连他自己选定的拉班人姜维也只是帐前听令。由于这样,他活着的时候蜀国已经出现人才危机,凡是他不亲临战地的战役,如荆州、彝陵、街亭之战就先后失利。但自己累得54岁与世长辞。他死后蒋琬、姜维、费祎等都不成熟,“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管仲和诸葛亮以他们的遗憾告诉人们,人才是一个国家、集团的事业兴旺发达、继往开来的百年大计,人才问题是根本性的战略问题,万万不能忽视。才干卓越的人更要切记,不要因为参天大树独掌天下而压抑新苗的成长,忽略人才的培养,否则,历史绝不会宽恕,须知独木终不成荫。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