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险轻敌·遭至败绩
隋朝末年,南朝梁宗室后裔萧铣自称梁王,定都江陵,有兵40多万,割据长江中游地区,成为唐初统一中国南方的一大障碍。唐武德4年(621年),李靖向唐高祖献十策以消灭萧铣势力,高祖遂以靖为行军总管,于8月集兵于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9月,兵分三路,直指江陵,对江陵形成包围态势。时值秋汛,江水暴涨,诸将皆认为应等水退再出兵,唯李靖坚持兵贵神速,应乘水势之势,迅雷不及掩耳直逼敌都城。而梁王萧铣与唐军诸将所想相差无几,以为三峡险要,水涨浪急,唐军难过险关,因此沿途未严加设防。唐军顺利攻陷荆门、宜都(均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逼近夷陵今湖北宜昌)军事重镇。当时,后梁大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驻清江(在今湖北宜都北),唐军主帅李孝恭不听李靖“不可与敌争锋”的劝告,率军与文士弘部接战失利,败至江南,不料梁军乘舟渡江抢夺战利品,人人都抢到一些东西,军容大乱,留守营地的李靖见状,纵兵出击,大破敌军,获舟舰400余艘,梁军被杀及溺死者万余人。
随后,李靖率轻兵5000为先锋逼江陵城下屯营,李孝恭率大军跟进,萧铣匆忙征召江南及岭外兵来援,李靖对此有所预料,将缴获之舟舰皆丢弃江中,任其顺流而下,给援军造成江陵已破,援亦无功的假象,使之滞留不援。各路援军见江漂散船,果然上当,以为江陵已破,了无援心。李靖遂加紧围城,攻城,萧铣见大势已去,遂弃城投降,其它后梁军队,得此消息,亦纷纷降唐,后梁灭亡。
统一是大势所趋,后梁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但此役萧铣以为三峡天险难过而放松警惕和防犯,致使唐军至仓促应战,已是先机失敌;文士弘部取胜后军纪不严,阵容混乱,给唐军以可乘之机,反胜为败,使江陵无所屏障;各路援军失于侦察,中敌疑兵之计,此三者,是萧铣促亡的主要原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