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织呢局的衰落
兰州织呢局是中国最早诞生的第一家毛纺织工厂,光绪四年(1878年)左宗棠倡办。万事开头难。左宗棠克服种种困难,在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的西北地区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机器毛纺织企业,这种开拓创新和民族自强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遗憾的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这个企业只维持了两年就停工了。
光绪三年(1877年)冬,兰州制造局委员赖长用自制水轮机试制成呢片一段呈验,左宗棠看后大为赞赏:“竟与洋绒相似,质薄而细,甚赖穿著,较之本地所织褐子,美观多矣。”赖长建议从国外购买织呢机器,左宗棠遂于第二年写信给在上海的采运局委员胡光墉,嘱其在购置开矿、掘井、开河机器的同时,留意“购办织呢、织布火机全副,到兰仿制,为边防开此一利。
光绪四年(1878),在清廷批准后,胡光墉即按左宗棠指示在上海与德商泰来洋行接洽购机事宜,泰来洋行经理第里其代为在德国购置机器和招聘技术人员。年底,德国织呢技师石德洛末购到织呢机器几十具。光绪五年(1879)春,这些机器由德国运抵上海,然后用招商局轮船拖运至汉口,再用民船运送,上岸后用人力背运,经过山路时,运输更加困难,不得不开山修路。八、九月间,有一部分机器经过湖北、陕西运至兰州。另一部分机器于光绪六年初(1880年3月)亦运至兰州。四月,四千箱机器的最后一批运至兰州。经过五个月的安装,织呢局于八月十二日(9月16日)开工生产。该厂各种机器约六十余架,计有:蒸汽机二架;织呢机二十架;分毛机三架;净毛机一架;顺毛机三架;清毛机三架;剪线胚机一架;烘线热气玻璃罩一架;缠经线机一架;洗呢机三架;压呢机三架;刮绒机三架;烘呢机一架;熨呢机一架;卷呢机一架;剔呢机二架;刷呢机一架;纺纱机三架(共计1085个纺锭)。
织呢局分为东厂(又分纺线部和织呢部)、中厂(有汽锅房、大车房,负责动力和运输)和西厂(负责羊毛加工以及毛呢的漂染,蚜光)以及负责检查维修机器的机器局。织呢总局的总裁(相当厂长)是赖长,洋总办石德洛末,总监工为李德和满德,并聘有五名德国技师和一名工头,这样就建成了我国第一家机器毛纺厂。据李德和满德讲,该厂“每日产呢八匹,每匹长五十华尺,宽五华尺”,产品远低于实际的生产能力。由于原料不足,水源不足,产品质量不过关,因而“产品没有销售市场。”光绪八年(1882)《字林西报》载:“近有人自甘肃回沪,述及该处机器织呢一事恐不能久,缘织成之呢无人购买故也。”这一年十一月,德国技师因合同期满而撤走。翌年,厂内锅炉爆炸,无力修复,织呢局也就随之停工。光绪十年四月,甘肃织呢总局终为新任陕甘总督谭钟麟裁撤。
兰州织呢局的败落,给后人留下深远的教训:创新不只是对企业的创造,而且还要对产品销售渠道的开拓,要重视产品质量的保证。没有质量,就没有顾客,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企业。正如美国著名现代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的,“销售就是整个企业,因此,对于销售的关注和责任感必须贯穿在企业的一切领域之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