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粒子”不基本
海森堡(1901—1976)是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获得了193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海森堡早年坚持基本粒子“不可再分”的观点,认为它是组成各种物质的永远不变、不可再分的基本单元,它们只占位置,没有大小,没有内部结构。后来人们发现一些粒子(像质子、中子)有内部结构,是由其他粒子复合而成的。面对这些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海森堡并不愿意放弃基本粒子“不可再分”的观点,他又提出了“非线性旋量场论”的观点,即宣称存在着一种“非线性旋量物质”,这是一种“没有内部结构”、“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他认为这种基本物质是万物的“始原”,是构成物质大厦的“最小砖石”,认为研究基本粒子的组成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只要认识了这种基本物质及其规律,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人们就走到了真理的尽头,建立了“终极理论”。
“非线性旋量物质”真的就是最基本的物质吗?研究基本粒子的组成问题真的是没有意义吗?人们真的能够穷尽真理,建立起至善至美的“终极理论”吗?非也。诚然,在一定条件下,把“基本粒子”当作一个点来研究和计算,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把这一抽象绝对化,认为“基本粒子”就是一个点,甚至看作是数学点,认为研究它的组成毫无意义,那就大错特错了,海森堡花费19年的时间去研究那种“非线性旋量物质”,试图建造他的“终极理论”的大厦,结果如何呢?到头来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基本粒子”并不基本,它只是表明人们今天对这些粒子的认识水平。物质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人的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是永远向前发展的,不可能建造出“终极理论”的雄伟大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