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马·秦俑》中外哲理诗赏析
捏来捏去
还是泥巴做的东西
最听话可靠
你看万世之后
这些泥人泥马
仍雄赳赳气昂昂
或跪或站
(虽然也有几个经不起考验
断头折腿地仆倒)
仍忠心耿耿地捍卫
腐朽不堪的地下王朝
一九八六年九月十五日
看了诗的正文,才知道诗题《秦俑》当指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所出土的随葬品兵马俑。这被称为世界考古发掘出的第八奇迹规模浩大,方阵整齐,造像逼真,实属罕见。参观者络绎不绝,感慨万端,品头论足,见仁见智。本诗就是作者参观之后,心潮难平,立足于更高远的视点上,抒发自己的感受之作。
诗分上下两部分,先写作俑者的制作过程和当时的心态,后写秦俑的姿态以及自己的观感。实际上,本诗涉及作俑者、俑像本身及参观者三个方面。
“捏来捏去/还是泥巴做的东西”,秦俑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在作坯形时自然是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而烧成之后尽管气宇轩昂、维妙维肖,但其本质“还是泥巴做的东西”。作俑者又分为两部分人,对那些制陶工匠是无可非议的,他们身怀绝技,塑艺非凡,使秦始皇陵数十个俑坑成为古代雕塑瑰宝,天下艺术奇观,表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光辉。而那些策划制俑的人,即通常所说的始作俑者一直受到人们的谴责。《礼记·檀弓下》:“谓为俑者不仁。”孔子也反对作俑。《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史记·殷本纪》也说:“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现在则把始作俑者比喻为某一风气的创始者。
人们不禁要问:那些始作俑者为什么屡遭非难而又乐此不疲呢?如此劳民伤财制造了这么多秦俑的策划者又是怎么想的呢?诗人快人快语,一言中的,只因这些偶像“最听话可靠”。换言之,那些始作俑者生前作威作福,主宰一方,死后还希望如此,于是制造了这样一大批“最听话可靠”的奴仆供他们驱使。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要迷惑别人,就需要有“最听话”的随声附和的应声虫;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要排除异己,就需要有“可靠”而又不明事理的糊涂虫。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得好:“上帝找寻伴侣而求仁爱,魔鬼找寻奴隶而求服从。”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更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切偶像都是那些始作俑者“盘踞人心的而牢不可破的一些错误观念或看法”的产物。
但是,毕竟时代不同了,现在已是“万世之后”。尽管那些泥人泥马仍然锐气不减,坚守阵地,风采依旧,但我们会对这样的景观作出什么样理性的评价呢。诗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是这些俑像是捏出来的,“是泥巴做的东西”,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说:“那些偶像穿戴和装饰得看起来很华丽,但是,可惜!它们是没有心的。”“没有心”,当然也就不会“听话可靠”“忠心耿耿”了。在这里,我们不能不重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话:“凡是不能发表自己心思的人,就像一座雕像。”
二是这些俑像如果地下有知,他们可曾想到“忠心耿耿”“捍卫”的只是个“腐朽不堪的地下王朝”,还会继续“听话”吗?
三是这个“地下王朝”已经“腐朽不堪”了,连“雄赳赳气昂昂”的“泥人泥马”“也有几个经不起考验/断头折腿地仆倒”了,还能继续“捍卫”多久呢?
非马的诗,重于发现,浑厚开阔,常有新意。本诗论及制作大量秦俑的弊端,主要是从民族历史文化角度进行了一些探求,写出了作者一点批判性感悟。短诗不是史论,因此不可求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