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连·挖掘》中外哲理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锦连·挖掘》中外哲理诗赏析

许久 许久

在体内的血液里我们寻找着祖先们的影子

白昼和夜 在我们毕竟是一个夜



对我们 他们的脸孔和体臭竟是如此的陌生

如今

这龟裂的生命的寂寥是我们唯一的实感



站在存在的河边 我们仍执拗地挖掘着

一如我们的祖先 我们仍执拗地等待着

等待着发红的角膜上

映出一丝火光的刹那



这么久?这么久为什么

我们还碰不到火

在烧却的过程中要发出光芒的 那种火

这么久?这么久为什么

我们总是碰到水

在流失的过程中将腐烂一切的 那种水



晚秋的黄昏的虚像之前

固执于挖掘的我们的手战栗着

面对这冷漠而陌生的世界

分裂又分裂的我们底存在是血斑斑的



我们只有挖掘

我们只有执拗地挖掘

一如我们的祖先 不许流泪



这是一首意味蕴藉、哲理深邃的抒情诗篇。它以生动感人的诗歌形象,寄托了诗人精心探求的美学理想。

这是一篇用激情和灵感为掘火人写成的叙事歌谣。它那深沉、悲壮的主旋律,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中华民族也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的高贵品德,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饱经忧患,历尽沧桑,英勇卓绝,多难兴邦,诗人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组织这首诗的。

首先写继承(1—2节)。在漫漫长夜,在冷清空旷的感觉中寻根,外部特点尽管陌生了,而内在的气质却是相通的。这就是植根于数千年传统优秀文化的血液,时刻滋养着我们民族的脉搏,使生命体延续至今,伤痕累累而不涣散,表现出极大的凝聚力。

其次写等待(3—4节)。“执拗地挖掘,执拗地等待”,反映了掘火人顽强的性格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执拗的态度正是尊崇和效法先人的表现,体现了巨大而强韧的向心力这一祖宗流传下来的美德。久久等待的火是理念演化的形象,是诗人塑造的光明与幸福的象征体。找到火,正是饱受熬煎掘进不止的目的。(顺便说一句,诗中“发红的角膜”这种说法不很确切。因为眼角膜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并没有血管分布,所以也不可能发红。这句如改为“发红的眼角”似较合理,不知当否。)大家都知道一些人类用火的故事。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同情人民的苦难,为了造福人类而从天上盗取火种带到人间。宙斯惩罚他,火神赫维斯托斯把他绑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但他毫不屈服,表现出坚强的反抗意志。在我国原始时代,相传燧人氏有感于远古人茹毛饮血,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于是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我国古代还有用器具在阳光下聚焦引火的记载, 《淮南子·木经训》:“钻燧取火”。《淮南子·天文训》:“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阳燧就是一种圆锥形的聚焦器具。以上为盗火、钻火、燧火传说。本诗作者独出心裁,又创造了掘火人的光辉形象。掘火,更能凸现人的不辞劳瘁的品德,是民族崛起历程的高度概括。

再次写周折(5—6节)。客观上屡屡受到挫折,事与愿违,盼望碰到火却总是碰到水,水火岂能相容?在这里,水将腐烂一切,成为极大的破坏力量,成为火的对立面,也成为涣散掘火人意志的腐蚀剂,真是洪水猛兽,阻碍前进的巨大祸害。水,成了一切艰难险阻的象征。主观上,季节不佳,时气不利,视觉恍惚,双手颤抖,血迹斑斑,经受着莫大的磨难。这些描写反衬出掘火人的强韧精神,使掘火人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

最后写坚持(7节)。照应开头,一如我们的祖先继续执拗地挖掘,显现出我们民族伟大的性格:百折不挠,开拓进取, 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如《庄子·说剑》所说,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不达目的,绝不休止。“不许流泪”。克制与乐观,使掘火人的形象更加丰满。

《挖掘》一诗,寓意深刻。这是一首悲歌,记叙了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的苦难;这又是一首颂歌,赞美了我们民族开发创造的英雄业绩。本诗还成功地运用象征手法,虚实交织,婉约含蓄,侧重于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是一篇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作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