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禅思哲理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郑 谷①

王孙莫把比蓬蒿②,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③。

【注释】

①郑谷(848—911),唐末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世称郑都官、郑鹧鸪。少颖悟,七岁能诗,前辈诗人司空图称许其“当为一代风骚主”(《唐诗纪事》引述)。《唐才子传》用“清婉明白,不俚而切”来概括其诗风。著《云台编》三卷,另著《宜阳集》。《全唐诗》收诗三百二十七首。

②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

③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

【诗本事】

郑谷的诗讲究炼字炼句,但清婉明白,通俗易晓。其绝句风神绵邈、词意婉约。这首咏物诗有着很强的哲理性。

【赏评】

菊花素以孤高傲洁深得幽人隐者之喜爱,又因傲寒霜雪的坚贞之质触引了文人雅士的情怀,那如阳光般灿烂的金黄,那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摇曳在文人的情思中幻化成不灭的墨迹而永恒。这首诗借物述理,韵味绵长。

衣华服、佩香囊的王孙贵族啊,千万莫要把菊与蓬蒿相比,金秋重阳,天高云淡,大家都把那朵朵灿烂的菊花戴在发际。秋阳初升,晨雾氤氲,露珠晶莹,菊满池岸,金色繁花,萋萋碧叶,香气清幽,即使生于池岸,菊也从来未曾羡慕过长于华屋碧宇之上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的瓦松。这就是菊,高洁孤傲、坚贞自信、不媚流俗。那些淡若菊花的幽人雅士即使在池岸荒径也不慕高位、不羡名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