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宋]苏泂》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苏泂

滞不求通任布衣,山阴道上玩春晖。

每逢到处花开谢,转觉人生万事非。

这是一首感时述怀诗,选自《泠然斋诗集》。作者苏泂,南宋山阴人,右仆射苏颂四世孙。少从祖父游宦入蜀,长而落拓四方,未曾入仕,生卒年不详。这首诗大约是他中年以后的作品。春日在山阴道上游览,即兴咏怀。此处风景绝佳,历来为游人醉心赏玩之所。《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献之)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诗人触景感怀,吟出这首《有感》。

“滞不求通任布衣”,表现了作者淡泊自甘,白璧自持,不钻营,不谄媚,不随俗而变的精神。俨然是个狷者,傲骨铮铮,有所不为。《楚辞·渔父》中的渔父告诫屈原说:“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怎样做才叫“不凝滞”呢?那就是“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酾。”王夫之释“凝滞”曰:“凝者,如冰之停。滞,如水之塞阻。而不通事物也,谓己所执持之志事也。”(《楚辞通释》)后世正直的知识分子,大都承袭了这一种精神,作者自己也列入其中。如此性格,怎能混迹官场,平步青云呢?只有布衣自任,终老田园罢了。只此一句,就把自己胸中郁郁不平之气和盘托出。次句“玩春晖”有醒悟之意,一个“玩”字透露出一种悠闲清寂的心境。作者在山花烂漫的山中漫步,究竟有了怎样的参悟呢?这便是诗的最后两句所写:“每逢到处花开谢,转觉人生万事非。”事物之消长变化无穷,这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触物感怀,悲愁难解,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一种社会现象、心理现象。李白说:“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杜甫说:“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讲的也是自然之常规。花木有代谢而显四时,“人生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总而言之,这都是宇宙间的正常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金规玉律。所以刘勰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那么,作者由此而感悟到了什么呢?他发现人生万事并不与花木代谢的规律相一致。如果其中必有一错的话,那就只能是人生万事乱了套。这是对于宿命论的一种否定。“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是很自然的。如果自然与人事相合拍的话,那就应当是“世上旧人让新人”才对,可是,在诗人看来,在当时那样的社会,死的总是拖着活的,旧的总是碍着新的,老的总是压着少的,这又岂只是南宋时代的悲剧!作者年轻时本有满怀壮志,但他人到中年仍未见重于朝廷,其心情之苦闷可以想见。虽然常在乐观地勉励自己,但他怎能不怀疑并咀咒这种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呢?作者在山阴道上游览,能够看出当时社会人生万事有悖于自然界正常规律的这种病态,这是很难得的。诗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浅显,却寓有深刻的哲理,值得一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