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
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着重阳怎虚过。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閤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
《洞仙歌》是唐代教坊曲名,原用以歌咏洞府神仙,故音节舒徐,极骀荡摇曳之致。作者用来状写自己潦倒江湖、不受检束的浪漫生活,在表面的诙谐娱戏中抒发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沉感情。
上片描摹作者在节日里格外感到冷落孤单、无可依就的处境;下片刻划他苦中作乐,力求摆脱烦恼的行事。
“卖花”两句,说的是节日来临了,城里喧嚷热闹,卖花人挑着满担的菊花,大声叫卖。下句“说着重阳怎虚过”,承上而来,路见卖花,想到重阳节的来临,不能不触动作者的心弦。重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诗人在这个日子会产生比一般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因而就更不愿意平平淡淡地“虚过”这一天。“看画城簇簇”四句,从城市的整齐漂亮,歌楼酒肆分外喧闹,进一步烘托了节日气氛,以此反衬自己的孤独。这四句对比鲜明,喧嚣的人群,鲜丽的花丛,闹猛的酒肆,香艳的歌楼,都显得红红火火;而背井离乡、孤苦伶仃、无处可依的游子却显得冷冷清清。外界愈是热烈,他内心愈是冷落,这也是“以乐境写哀,一倍增其哀”手法的一种。
换头处“家乡”三句,继续勾画作者的内心活动。看别人团聚,内心羡慕,思乡之情油然而起。换头处作一转折,用俚俗的口语自我排解,故作爽朗,故作旷达,暗暗伏下了在酒肆歌楼寻欢作乐、消磨时光的笔墨。“一笑”六句,写作者权且把酒肆歌楼当作“巧处”、得过且过的情景。这看来十分奇怪,刚才还是“眉头万千锁”,闷闷不乐,转眼间点菜喝酒,自斟自饮,又调侃歌女,听其唱曲,显出一副高兴相。其实这一忧一乐,揭示了作者的内心矛盾,对作者来说,家乡是“巧处”,但无法回去;朋友家也是“巧处”,但人家节日相聚,去打搅不好。既觅不到“巧处”,万般无奈,只好寄情醇酒妇人,把歌楼酒肆当成“巧处”。此时看似悠闲自在、无所约束,实际上却百无聊赖。
此词有两个特点值得指出:一是它仅仅写重阳节这一天作者的心情和行为,但由此却可窥见这位著名的江湖诗人悲剧性身世之一斑,所以这个生活片断具有比它本身丰富得多的含义。二是词中描写作者把不是“巧处”的酒肆歌楼当成了“巧处”,不想虚过重阳,结果还是虚过了。作者将严肃正经的内容用戏谑的形式表达,忧愁苦闷的情绪以旷达的面貌出现,形成了寓庄于谐的独特艺术风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