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题画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当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是一首题咏崔徽写真画的词,调寄《南乡子》。苏轼收藏崔徽的写真画,是朋友章质夫寄赠给他的(见《章质夫寄惠崔徽真》)。秦观是苏轼的门下士,有机会见到这幅画,并为之题词。这词大约作于元祐六年(1091),因为秦观在元祐五年到七年任职秘书省,苏轼恰在元祐六年来京任翰林学士承旨,两人同在京师,秦观有可能到他宅上观画题词。

词的首句“妙手写徽真”,破题点明本词题咏的对象——崔徽真。真,古代画家称画作人物肖像为写真, “徽真”,即崔徽的肖像画。崔徽是唐代河中府名娼,兴元节度使幕僚裴敬中出使河中,与崔徽相识,邂逅月余,敬中期满回归,崔徽因为不能长期随从而忧郁成疾,托请画师丘夏描绘自己的真容,寄给敬中,附信云: “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后来终于发狂而卒。事见元鸲崔徽歌并序》。丘夏以及他画作的崔徽真,在画史上没有记载,赖元稹诗而传之后世,崔徽画像已经失传,但她的仪容风采,却因苏轼诗和淮海词而约略得见之。

词的上阙,紧承首句的便是崔徽面容的描绘, “水剪双眸点绛唇”,女性面部最能显示其风神和情韵的器官是眼睛和嘴唇。眼睛是人物画中最传神的部位,尤为画家重视, 《世说新语·巧艺》载顾长康画人物,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所以,秦观抓住崔徽肖像画里的眼睛和嘴唇加以描写。画面上,崔徽的眼睛如秋日水波,崔徽的嘴唇点缀着绛脂,楚楚动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词,脱化李贺《唐儿歌》 “一双瞳人剪秋水”和江淹《咏美人春游》: “明珠点绛唇”,融诗入词,自然高妙。 “疑是当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词句告诉人们,这幅崔徽真是半身像。宋玉家东邻有一美女,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词人借助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文意,进一步形容崔徽的仪容,与上句刻画崔徽眼唇的文字,互为补充,上阙词意,都在崔徽真容上着笔。 《宣和画谱》卷五“人物叙论”说: “至于论美女,则蛾眉皓齿,如东邻之女,瑰姿艳逸,如洛浦之神。”可见,秦观用宋玉东邻女形容崔徽,与当时的文学艺术风尚相合,并非独创。

上阙词意只写得一个“容”字,下阙词意才深化到“神”上。崔徽是在裴敬中离去后不胜悲痛的情况下,请画师写真的,当时崔徽的神情应是: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当年,翠黛含颦,双眉深锁,为什么呢?原来这位薄命佳人正经历着酸辛的往事,心爱的人远去,幸福随之消逝,使她陷入难解的悲苦之中。 “翠黛颦”,是她内心情感的外露。即便这样,整幅真容仍然使人倾倒,词的结尾写出秦观观画后的感受: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词人慨叹,面对如此清幽秀美、凄婉动人的佳人画像,确是“有些堪恨处”,恨她“丹青不解语” (《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不会说话,无法互诉情愫;恨她“少口气儿” (汤显祖《牡丹亭·玩真》),不是真人,一言以蔽之,曰“无情”。结穴处,逆挽一笔,说出“任是无情也动人”句,任他画像无情,但仍然动人心目,不免使人生出依恋之情。词意经过结尾三句宕转,回归到全词赞美崔徽绝妙仪容的题旨上来。最后一句全用晚唐罗隐《牡丹》诗: “若教解语能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中的成句,牡丹花和崔徽画像都“不解语”,但同样都是“无情也动人”,借用前人诗句入词,巧妙妥帖,恰到好处。

李清照秦观的词“专主情致”(《词论》)。就本词而论,秦观在描绘崔徽画像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词的抒情特征和自己的艺术特长,低回宛转,富有情思,真是语虽淡而有味,语虽浅而有致,确是一首精妙的题画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