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希雅
谁泼烟云六尺绡,寒山秋树晚萧萧①。
十年来往吴淞口,错认溪南旧板桥。
【注释】
①萧萧:草木摇落声。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
【评说】
本诗选自《全五代诗》卷三六引《槜李诗系》。
唐希雅(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画家,嘉兴(今属浙江)人。《宣和画谱》卷一七记载:“(希雅)妙于画竹,作翎毛亦工。初学南唐伪主李煜金错书,有一笔三过之法,虽若甚瘦而风神有余。晚年变而为画,故颤掣三过处,书法存焉。”又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三评云:“江南绝笔,徐熙、唐希雅二人而已。”
这是一首画家所作的七绝题画诗,精练而有意味。首句“谁泼烟云六尺绡”,点明所题画为泼墨山水画,画是作于六尺长的白绢上的。泼墨这一绘画技法,相传始自唐代王洽,他以墨泼纸素,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此处画家亦是“宛若神巧”,以泼墨渲染出一幅“寒山秋树晚萧萧”的图画,充满幽景野趣,又有气韵萧疏之意境。“十年来往吴淞口,错认溪南旧板桥”两句是说,画面上山水相间、小溪穿流的景象和诗人十分熟悉的吴淞口景色十分相似,因而把画中的板桥错认为是吴淞口的了。这里隐含着晋代索靖的故事:索靖看了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画后十分欣赏,说:“恨不带并州快剪来,剪取松江半幅纹练归去。”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亦有:“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之句。此处用“错认”,不用“剪缺,但意思是一样的,同样是为了称赞画家之画巧夺天工,表达诗人对画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