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题画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陈撰

三千醉面蜀宫妆,恨欠留人月一方。

欲借吴姬过夜清,三更与子共灯光。

【评说】

本诗选自苏州博物馆藏陈撰《花果》册页之《秋海棠》题诗。

陈撰(1686—1754),清代画家,字玉几,号楞山,又号玉几山人,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后移居杭州,曾流寓扬州,所以黄宾虹《古画微》也把他列入“扬州八怪”之中。康熙年间,馆于程梦星筱园十年。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不就。以书画游于江淮之间。陈撰晚年,受扬州盐商江鹤亭之聘,寓江氏康山草堂。与汪士慎、高翔等友善,常在马氏小玲珑山馆吟诗作画,著有《玉几山房诗集》。他为人品性孤洁,绘画风格萧疏闲逸。

以花喻人的手法在诗词中运用,屡见不鲜,而这首题画诗与之相反,以人喻花,并赋予秋海棠以生命。首句就以秋海棠比作孟蜀宫中的美人。秋海棠“花色粉红,甚娇艳”(《广群芳谱》卷三六),以三千蜀宫艳妆来比,足见其美,因为陆游《海棠》诗中早就说过:“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诗中“醉面”一词就更加传神地点出它的娇媚艳丽。苏东坡写海棠时也曾用过类似的手法:“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给秋海棠赋予了人的美貌之后,的后三句就着重赋予它人的情感。据《采兰杂志》云“昔有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名曰断肠花,即今秋海棠也。”(《广群芳谱》卷三六)诗歌就由此传说生发开去,写它在北窗之下,陪伴吴姬共渡漫漫清夜,直至三更,共临窗前灯下,将自己满怀的离愁思绪,都寄与天上的一轮明月,让明月把这一切遥递远方的人,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思和回味的空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