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得《夜游西湖纪事》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叶梦得《夜游西湖纪事》原文与赏析

叶梦得

景修与吾同为郎,夜宿尚书新省之祠曹厅,步月庭下。为吾言: 往尝以九月望夜,道钱塘,与诗僧可久泛西湖,至孤山已夜分。是岁早寒,月色正中,湖面渺然如溶银。傍山松桧参天,露下叶间,薿薿皆有光; 微风动湖水晃漾,与林叶相射。可久清癯苦吟,坐中凄然不胜寒,索衣无所有,空米囊覆其背。为平生得此无几,吾为作诗记之云:

霜风猎猎将寒威,林下山僧见亦稀。

怪得题诗无俗语,十年肝鬲湛寒辉。

此景暑中想象,亦可一洒然也。

本篇选自 《避暑录话》,是一篇随笔式的山水游记,然而所记西湖美景并非亲身所历,而是友人之言,生动细致,历历在目,颇为难得。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写友人张景修 (名敏叔) 当时正与作者同官尚书省为郎官,夜里在新盖的尚书省祠曹 (宋代属尚书省礼部,掌管天文、祭祠、医药等) 办公处值班,一起在庭前月下闲步。这一段文字是引子,引出友人谈昔日西湖夜游之事。

第二段,是 《夜游西湖纪事》的正文。这一段文字写出游西湖的时间、人物,并描绘了霜夜月下西湖之美景。全段抓住一个“静”,一个“寒”字,用“清露不胜寒”着意烘托。在时间上,不仅点明是9月 15日夜晚,不是7月 15日、8月 15日,而且又加以“是岁早寒”,强调了“寒”字。并且写“至孤山 (西湖之滨,上有北宋诗人林和靖墓) 已夜分 (半夜)”从而渲染了“静”。作者笔下的西湖夜景: 寒月中天,清辉尽洒; 烟波浩渺,亮如白银; 近岸松桧参天,露水融融泄泄凝于叶上,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清风拂来,水波荡漾,潋滟的湖光与树叶上晶莹的露珠交互激射。整个月夜,显得如此清寒静谧又空灵剔透。描写西湖夜景着笔不多,但却抓住了秋夜月下景物特征,注意景物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从而创造了一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交织的优美境界——蟾光熠熠,银波荡漾,清风徐来,枝叶婆娑,寒露凝叶,晶珠流转。这寥寥几笔与苏轼的 《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写“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是写月下庭中景物,文字精练生动,描绘出一幅月光如水,树影婆娑的美景。

此段笔墨更奇者是人物,作者以白描手法刻画的人物——可久和尚,亦抓住“清癯”的特点。写他“清癯苦吟,坐中凄然不胜寒,索衣无所有,空米囊覆其背”,这清瘦清瘦的形象,苦吟的行止,“凄然不胜寒”的神态,与那浩渺银波,寂静的月夜,一叶扁舟的背景多么协调,它构成了一个清空、隽冷的境界。文中诗:

霜风猎猎 (风声) 将 (助) 寒威,

林下山僧见亦稀 (不易见)。

怪得题诗无俗语,

十年肝鬲 (肺腑) 湛 (清) 寒辉。

为全文景物清寒意境与山僧高雅的品格更添上了点睛之笔。

第三段,对张景修所述之景,又加以概括,说:“此景暑中想象,亦可一洒然也。”将此文此景视作溽暑驱炎招凉之用,堪称落想奇绝。此亦作者赞许之笔,文章至此戛然收束,富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