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右曾《登云麓峰望南岳歌》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汤右曾《登云麓峰望南岳歌》原文与赏析

汤右曾



我闻三神山,远在东海东。

神山怳惚路难到,世上五岳蟠胸中。

忆临沧溟倚日观,九万曾踏扶摇风。

昨醉蓬莱建羽节,阳景一翳迷高嵩。

西南万里入罗鬼,似堕幽井窥圆穹。

东还云梦吞八九,张乐已在轩辕宫。

七十二峰青连属,苍梧天外云濛濛。

清湘水流环九面,南岳神镇齐三公。

灵妖物怪薮藏纳,丹蕤赤幕光曈昽。

峰峰低昂宛相次,独有紫盖争祝融。

雷泓风穴互开阖,玉书金简留穹窿。

岣嵝山尖蝌蚪字,人迹欲到路已穷。

使者虚亭花药绕,山人脱骨云霞通。

似闻绿发有毛女,不少翠羽来青童。

离宫福地入缥渺,目所眺瞩攀跻同。

衡阳县前昔骋望, 压阵蹇嵼云排空。仙人咫尺俗缘误,况今百病中交讧。

升高视远腰脚软,左右扶掖如衰翁。

道人铁瓦缅遗构, 拜岳之石高巃嵸。

九嶷清猿怨遥夜,洞庭落日浮孤蓬。

汉女幽兰冉冉翠,楚妃泪竹斑斑红。

振衣周览穷上下,忽与意思争清雄。

人间扰扰等蠛蠓,慎勿变化随沙虫。

君不见回雁峰来八百里,挥手欲驾冥飞鸿!

作者汤右曾,字西崖,浙江仁和 (今杭州) 人。自康熙戊辰(1688) 进士之后,累官吏部侍郎兼掌院学上,以文学渊博见重于帝室。其人秉性耿直,每陈谏章,条议井然。且工诗词,与秀水朱彝尊 (竹垞)并为浙派领袖。著有《怀清堂集》行世。

这首《登云麓峰望南岳歌》落笔不凡,气势磅礴; 胸有丘壑,眼无俗尘。通体流畅,引人入胜。全诗起于由远及近,从虚到实; 归于由近及远,从实到虚。如天马行空,云龙飞驾。出神入化,换骨脱胎。非大家手笔不能臻此!

云麓峰位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即岳麓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尾峰。作者登上云麓峰,即联想到古代传说东海中之三神山 (蓬莱、方丈、瀛洲) 为神仙所居之处,是路所难到者; 而世上五岳是天下名山,聚集在人们胸中。此处笔锋一转,触及本题。但吐而又含,并不立即直书眼前景物,却先放开视野,忆及沧海观日和 《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示如天使一般,飞举欲仙,在云翳迷茫中,恍惚登上蓬莱山峰,遥对西南万里的罗刹鬼方,似乎堕入幽井,只能看到圆形的天宇,大有鞭长莫及之慨。回过头来,想到湘鄂之间的云梦泽,故借司马相如《子虚赋》中“吞若云梦者八九于胸中”句以抒胸臆。当其写到云麓峰上的云麓宫时,便借 《庄子·天运》:“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化其意而用之。至此,方直接围绕南岳,道出七十二峰青翠连绵以及湘桂交界的苍梧。继之以“清湘水流环九面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南岳神镇齐三公”(《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五岳视三公。”按: 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作者用“清湘”与“南岳”排比,并称之为“神镇” (山之大者为“镇”,“神”指岳神),以形容南岳之大、之尊,意在突出主题。连下数句极言南岳蕴藏之富、之奇、之高,以“峰峰低昂宛相次,独有紫盖争祝融”描绘七十二峰主次分明,形象毕备。当水尽,无以为继; 但其不露痕迹,著笔轻快,使用移花接木手段,以“使者虚亭花药绕”一句,把断线风筝巧妙地衔接起来,并借此兴叹其时已不行祭岳之礼,故旧时祭岳使者休息之亭已成虚设,但见花药环绕而已。运用蜻蜓点水,含而不吐的手法,急转直下,缀以“山人脱骨云霞通”句,托言成仙之事,由实转虚,虚中夹实,抒发作者感慨。“仙人咫尺俗缘误,况今百病中交讧”句,似怀出世之思。“升高视远腰脚软,左右扶掖如衰翁。”偶句中一个“如”字,道出了此诗的写作时间,作者还未进入衰年 (具体写作时间,本文不拟加以考证)。诗的结尾,概括了帝业兴衰,人事代谢,时世沧桑,难于逆料,流露了作者的矛盾心情。他借舜帝南巡死于九嶷,想见遥夜凄清的猿啼声,感到自己犹如“洞庭落日浮孤蓬”,飘泊无定; 以及汉女幽兰,楚妃泪竹等等幽怨凄凉的情景,兴叹不已! 益觉“人间扰扰等蠛蠓”,从而引出《抱朴子》载:“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的故事作为警告,“慎勿变化随沙虫”。全诗至此已陷入低沉境地、不忍卒读! 而诗笔倏忽从空而下,创造了一个豁然开朗,超脱尘俗的境界,使哀而不及于伤,竟以“君不见回雁峰来八百里 (相传南岳以祝融峰为中心,以衡阳回雁峰为首,以长沙岳麓峰为足,其间七十二峰,方圆八百里),挥手欲驾冥飞鸿”二句,悬崖勒马,骤然收束,使人读之回肠荡气,余味无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