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陆游》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二十九日,八十五岁的爱国人陆游于山阴故乡溘然长逝。临终前诗人写下这首绝笔诗,倾诉了渴望恢复中原的理想,表达了统一祖国的坚定信念。

陆游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最后时刻,并不象一般人那样恋家怜子,仍是一心顾念国事,所系念者为“但悲不见九州同”。“九州”,即指中国。万事皆可忘怀,唯以不见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为终身之恨。这是多么高尚专诚的爱国情操啊。诗人从小就有“还我河山”、为国雪耻的雄心壮志,但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致使陆游“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所以诗中的“悲”字含义极深,既有“死前恨不见中原”(《太息》)的悲痛,又有报国无门,“不得委锋镝”(《书悲》)的悲愤,也有着对投降派的愤慨和批判。

然而诗人对于北定中原、统一祖国又始终怀有不可动摇的信念,他坚信这一理想终会实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临终的嘱托,也是他一生的心愿,并表达了他统一祖国的坚定信念。这与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临终“三呼渡河”心意相同。

《示儿》虽是一首绝句,却可称是诗人一生爱国思想的结晶,言简意深,内涵极为丰富。全诗语言平淡朴素,明白如话,率意直书,但感情强烈,于悲壮之中充溢着忠愤之气,可感天地、泣鬼神。清人叶燮云: “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宏,志远则旨永。”(《原诗》外篇上)正因陆游有此第一等爱国的襟抱,才有此天地间第一等真诗。

放翁陆务观,于宋嘉定己巳岁冬临终易篑之际,作诗云“死去原知万事空……”愚谓瞿铄哉此老,可谓没齿不忘朝廷者矣。较之宗泽三跃渡河之心,何以异哉!

([明]徐伯龄《蟫精隽》卷十五)

陆放翁一绝……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林景熙收宋二帝遗骨,树以冬青,为诗记之,复有歌《题放翁卷后》云: “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每读此,未尝不为滴泪也。(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

君忆山阴陆放翁,眼穿梦断九州同。可怜数斛英雄血,泼向雕虫汗简中。( 〔清〕卢世㴶《酬茅止生》)

祖应世曰:放翁易篑嘉定中,国弱已极,而尚作此想,此志可悲矣。(《唐宋诗醇》卷四十七)

放翁生于宣和,长于南渡。其出仕也,在绍兴之末,和议久成,即金海陵南侵溃归,孝宗锐意出师,旋以宿州之败,终归和议。其时朝廷之士,无不以画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怨愤。……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豪志可见矣。(赵翼《瓯北诗话》卷六)

魏阙江湖梦未忘,白头射虎意飞扬。他年家祭凄凉甚,又见中原作战场。(舒位《书剑南诗集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