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格高韵胜,古代诗人分外欣赏,吟咏它的诗篇极多。王安石这首《梅花》诗列入优秀之林,也绝不过分。咏物诗贵在体物工细,能摹其形,写其神,又不即不离,有所寄托。这首《梅花》诗便是如此。

梅花,从外在的主要特征来看,是其色之洁白,其味之芳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两句,正是抓住其洁白与芳香这两点特征来写的。这两句,后一句是主,前一句是宾,是衬托后一句的。梅花洁白颇似白雪,唐诗人戎昱对梅花有过“应缘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的描写。而此诗却说梅花“不是雪”,因为它有暗香飘来,所以远远地就知道它是梅花而不是白雪了。“暗香”,幽香,有用以形容荷花、菊花和桐花之香气的,这里用以指梅花,很可能出自林逋咏梅名句: “暗香浮动月黄昏”。

此两句只是从外在的主要特征着眼来摹其形,而“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两句,便是把握了梅花的内在品格而写其神了。“墙角数枝”,意在表明其所处之地,既不是在画堂前,也不是在名园中,而是极不显眼之“墙角”,数量又不是满树,而是“数枝””。看似平凡,却正反衬下句“凌寒独自开”的不平凡,即梅花甘于孤独,敢于直犯严寒的高尚品格。这里充满了诗人对梅花这一品格的赞赏之情。梅花本是按照自身的生长规律而开放和凋谢的。“凌寒独自开”,实是诗人赋予它的性格,也可以说是诗人自己精神的表现。就这一点说,便是不即不离,有所寄托。僧惠洪《冷斋夜话》记载: “荆公尝访一高士不遇,题其壁云云。”如果可信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借梅以赞美那些乡居野处、德才过人、不附权贵,自甘寂寞之高士的了。

李璧《王荆文公诗笺注》说: “《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略转换耳,或偶同也。”笺注举出前人诗以见这首诗的承袭关系是很有必要的,但说是“偶同也”,“略转换耳”,却不当,贬低了这首诗的独创性。无庸讳言,这首诗同前人诗的意象、章法和用韵等固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是迥然有别的胜过前人的新诗。这首诗之新在于所写之梅不是受人青睐的“庭前”梅,而是被冷落的“墙角”梅;不是淹没在雪中,使人“未觉开”的无个性的梅,而是“凌寒独自开”的有傲骨、有个性的梅;不是使人觉不出“有香来”的梅,而是“暗香”飘散、使人远远就能嗅到的梅;不是纯客观存在、无所寄托的自然状态的梅,而是打入了主观精神、寄托着诗人“我之色彩”的梅;不是诗人重在写色所再现的梅,而是诗人重在写香所表现的梅。总之,这首诗虽然有前人诗的材料作基础,但翻新出奇,意境独创,这是这首诗之所以堪称优秀的缘故。

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之者……南朝苏子卿《梅》诗云: “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介甫云: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述者不及作者。(杨万里《诚斋诗话》)

胡苕隐云: “南朝苏子卿有《梅花》诗云: ‘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后韩子苍《咏梅》云: ‘那知是花处,但觉暗香来。’介甫、子苍虽袭子卿之诗意,然思益精而语益工也。” (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二引)

《古乐府》: “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介甫又改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虽用其语,却全反其意,亦自可嘉。然细味之,则古人之意婉,介甫之气直。大抵介甫一生,不徒事事立异,性亦不耐含蓄。(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

王荆公“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亲切有雅气。(吴乔《围炉诗话》卷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