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尼《江阴浮远堂》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②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③
【注释】 ①江阴:今江苏江阴县。浮远堂: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有云:“江远欲浮天。”此取其意名堂。②瞰(kan):向下看。③淮南: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南宋与金议和,以淮为界,故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神州:此指中原金占区。
【译文】 横冈之上,俯视大江,滔滔东流;浮远堂前,神思飞驰,勾起了深广的忧愁。最痛苦的是,面前没有山能够遮住视野,在这里,那淮河以北的金占区一目尽收。
【集评】清·陈衍:“有气概。”(《宋诗精华录》卷四)
今·程千帆:“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于是深悔登上能供北望的高堂为多此一举了。刘克庄在《冶城》云:‘神州只在阑干北,几度来时怕上楼。’与此同意而从正面说出,反不及这篇之耐人寻味。”(《古诗今选》第59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今·黄珅: “这首诗写作者在浮远堂眺望中所产生的山河破碎之感。……由于借助江、山二个方面,来烘托、表现这种深愁,遂使原本抽象的情感,显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贯末句。”(《宋诗鉴赏辞典》第1219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极目淮南,不尽国忧。这就是这诗的主题思想。它的艺术特点……借高山平川对视觉的作用提供不同条件,来表现内心思想感情和意愿。”(《宋人绝句选》第363页)
【总案】 陈衍评此诗“有气概”,是针对那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比较而言的。如果置于整个南宋历史中,则其气概还嫌不够。江湖诗人的气魄多不够大,抒发故国之思,也更偏于悲。同样的作品,还有高翥《多景楼》:“江南好景从来少,北望空多故国愁。”赵希㯝《次韵李鹤田德真寄远》:“惊鸿刚自堕边声,碧障那堪遮远目。”刘仙伦《张漕仲隆快目楼》:“面前不著淮山碍,望到中原天尽头”等等。恢复既然成空,只能望望而已,缺乏自信和豪气。比较陆游的一些作品,比较宋亡后谢枋得的《和游古意韵》:“无志何劳悲庙黍,得仁更不食山薇。”区别非常显著。这告诉我们,即使是同样内容的作品,也要注意其层次和程度的不同,这样,文学史才可能是立体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