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抒情赠友离别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 牧①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②。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③。

【注释】

杜牧:见《叹花》。

②迢迢:一作遥遥。草未凋:一作草木凋。

③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玉人:美人。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

【诗本事】

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赏评】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句太有名了,它真是透明,真是美。桥,本来就是美的,何况在富庶优美的江南。你去想它们弯成新月的形状,它们的可爱的雕刻,而有桥便有水,再加上明月辉映,你想月光下,水烟中,倒影里,是如何的景色吧。而且这景致不是单独一处,是二十四处聚集在一起。不管“二十四”是桥名还是数目的夸张,我们眼前还是出现了那一幅玉石阑干柳带无数、素月分辉倒影幢幢的画面,还有莲花凉凉的香气弥散在朦胧夜雾里。

在这幅画里,有个如玉般白皙洁美的人在教人吹箫。紫箫管美,箫声更美,幽幽咽咽,没有比它更合适水光月色清香的。画在眼前形成了,再看“何处”两字,才令我们知道原来“玉人”只是诗人在这二十四桥明月夜里的一番追想罢了。那么只有桥,只有月,人在何处呢?如此这句透明的诗里就带着点怅惘凄凉。是的,青山隐隐水迢迢,这番追思的路是漫长的;江南草仍未凋,情难了的,只有那教吹箫的玉人而已。

【诗评选辑】

①宋·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②宋·刘辰翁《唐诗品汇》卷五十三:韩之风致可想,书记薄幸自道耳。

③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八: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寄扬州韩绰判官司》云“秋尽江南草未调”,俗本作“草木凋”。秋尽而草木凋,自是常事,不必说也,况江南地暖,草本不凋乎!此诗杜牧在淮南而寄扬州人者,盖厌淮南之摇落,而羡江南之繁华;若作“草木凋”,则与“青山明月”、“玉人吹箫”不是一套事矣。

④明·顾璘《批点唐音》卷十四:优柔平实,有似中唐。

⑤清·黄叔灿《唐诗笺注》卷十:“十年一觉扬州梦”,牧之于扬州眷恋久矣。“二十四桥”二句,有神往之致,借韩以发之。

⑥清·宋顾乐《万首唐人绝句选评》卷六:深情高调,晚唐中绝作,可以媲美盛唐名家。

⑦清·孙洙《唐诗三百首》卷八:(末二句)二语与谪仙“烟花三月”七字,皆千古丽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