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李使君
王 维①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②。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③。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④。
【注释】
①王维: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②树杪(miǎo):树梢。
③“汉女”二句:三国刘备称帝于蜀,国号汉,史称蜀汉。汉女,即谓蜀女。输,缴纳给官府。橦(tónɡ)布:橦花(木本棉花)织成的布。巴人:指当地居民。讼:指田界纠纷。芋田:种芋艿的田。古代蜀地多种芋艿,以充粮食。
④文翁:西汉人,曾任蜀郡太守,见蜀地僻陋,于是选派年轻官吏进京学习,又兴办学校,推行教育,改变了当地落后的风俗。见《汉书·循吏传》。翻:翻新,振兴之意。教授:教化。不敢:是委婉语气。倚:借重。不敢倚先贤:是说不敢仅仅借重文翁的名声。意思是李使君定能效法先贤,振兴教育,作出实际的成绩来。
【诗本事】
梓州,唐东川节度使治所,今四川省三台县。使君,州郡刺史(太守)的别称。李使君,王达津《王维孟浩然诗选》谓即李叔明。
【赏评】
这篇诗歌写诗人送朋友前往梓州做太守。虽然“同是宦游人”,可通篇无一字写歧路分袂、依依难舍,而是以梓州的风景民俗为内容,勉励友人爱民如子,作出一番事业。
蜀地多丘陵,多树,多竹,多杜鹃,因此开首便写到层叠连绵不绝的丘壑中大树参天,而且林中杜鹃在到处飞鸣。这两句气势足而语言平易,内中有无限生趣。下联是人人见过而未写出的好言语。山中一夜雨,雨水由无数参天大树纷披的枝叶上流下,可不是如千百重清泉一般么?“万”壑碧树、“千”山杜鹃、“百”重清泉,这是何等茂密、清凉、美丽的所在!这里的女子以橦花为布,人民喜种芋艿,有时会为田地争讼。他们正需要像诗人之友这样的人来翻新教化,使这片土地变得更加安定富饶。因此诗人在末句写道,希望朋友能像此地的先贤一样努力政事,而不敢倚恃他们已有的成就。
这篇诗首联十个字就让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十面丛林。颔联第一句平易,第二句新奇而不纤巧,可说支起了整篇诗。颈联取材平凡的生活,亦新而大方,尾联用典适当,完整地结束全诗,且平添醇厚之气。
【诗评选辑】
①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卷九:(前四句)泠然妙语,乃于送行诗得之,更妙。
②明·徐世溥《榆溪诗话》评前四句:轻妙浑然,乍读之初不觉连用“山”、“树”字也。于“参天”之“杪”想“百重泉”,于“百重泉”知“一夜雨”,则所谓千山杜鹃者,正“响”于夜雨之后、百重泉之间耳。妙处岂复画师之所能到,前身画师故是。
③明·陆时雍《唐诗镜》卷十:三四是山中人得景深后语。
④明·黄周星《唐诗快》卷八评前四句:读此四语,如风雨骤至,耳中但闻飒沓汹涌之声。
⑤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二:读王右丞诗,使人客气尘心都尽。《送梓州李使君》诗云(引前四句略),竟是山林隐逸诗。欲避近熟,故于梓州山境说起。下文“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方说李使君。盛唐人避近熟,明之为盛唐者,专取近熟以图热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