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题曰《江南春》,则着意描写千里江南的锦绣春色,这锦绣春色又触发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以明快的笔调勾勒出江南水村山郭色彩鲜艳的春意图:千里江南,红绿相映,到处是悦耳的莺声;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迎风飘荡。好一派风光旖旎的江南春色!“千里”紧扣江南的大片土地,意味着地域辽阔,“莺啼绿映红”显示出江南水乡莺鸟啼鸣、花红柳绿的江南春景。红绿色彩,交相辉映,又着“莺啼”二字,把声与色写绝了!“水村山郭”是描写江南的静景,“酒旗风”三字又将整个画面赋予了生机,化动为静,把动与静都写绝了!“千里”是虚写,是文学艺术的典型概括,莺啼、绿叶、红花、水村、山郭、酒旗是实写,这样虚实结合,才是江南春的全景,又把虚与实写绝了!江南的春色,经过诗人妙笔生花的点染,简直举目可见,倾耳可听。

然而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对此诗首句却有个荒唐可笑的解释,他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清人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反驳道:“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而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何氏的见解比较得体。

杜牧置身于江南迷离诱人的春景之中,不禁触发了怀古伤时之意,想到了此地历代王朝的兴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统治者大多崇尚佛教,他们大兴土木,建造佛寺,据《南史·郭祖深传》记载,梁武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南朝这样繁盛的楼阁亭台,经过数百年的风云烟雨,已在迷茫中消失得一干二净。“四百八十寺”,侈言佛寺的繁多,实则是指南朝曾经有过一时的繁盛,而“楼台烟雨中”正有感于南朝的衰亡。唐朝统治者也多崇信佛教,晚唐尤盛,这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诗人对南朝兴替发出的感慨,也正是巧妙的对唐朝统治者佞佛的讥讽。

此诗前二句写景,后二句言情,由大好的春色而引起吊古伤今的感慨,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人生青春不常驻的叹息。是一首感伤情调较为浓重的即景抒情诗。大多研究者认为后二句也是写江南春景,其实是一种误解。第一,从前二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正表明天空晴朗,万里无云。而后二句是烟雨濛濛,楼台迷茫。若是写景,杜牧不至如此自相矛盾。第二,诗的前半从横的方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广阔无边与丰富多彩,后半则从纵的方面有感于昔日的繁盛,今日的衰亡,是大好春色的一种反跌。正因如此,才在峭健中又有风流华美之致,体现出俊爽的风格,成为杜牧的代表作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