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浙江省·普陀山》古诗词赏析大全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关于描写《浙江省·普陀山》古诗词赏析大全

普陀山,古时称普陀洛迦山、也称补陀山、洛迦山。此山是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全岛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最高峰为佛顶山,峰顶有寺庙。在它的东南有一小岛,现在人们称该岛为洛迦山,并将两岛统称为普陀洛迦。普陀山岛在东汉时(约公元前8年),有名士梅福隐居; 五代后梁 (约916年)开始兴建佛寺,供奉观音菩萨,以后佛寺越建越多,成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明清两代,众多宫殿式的寺庙禅院隐匿在群山绿树之中,最多时达100多所。岛上,晨钟暮鼓,礼佛诵经,香烟缭绕,颇有“海天佛国”景象。现存著名寺院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禅寺,以及大乘、梅福、紫竹林等名庵。海内外游人、香客终年不绝。岛上有潮音洞、梵音洞、盘陀石、杨枝观音碑、千年古樟等名胜,山下的千步沙、百步沙则是优良的海浴场所。



山势欲压海,禅宫向此开。

鱼龙腥不到,日月影先来。

树色秋擎出,钟声浪答回。

何期乘吏役,暂此拂尘埃。



[诗名] 游洛迦山

[作者] 王安石

[注释] ●洛迦山:即普陀山。●禅宫:佛寺别称。●何期二句:意为怎能想到今日借公出之便,来到此佛山,暂时抛开世事纷扰,享清静之福。吏役,公差。当时王安石是宋神宗的宰相,因公来东南沿海巡视。



缥缈云飞海上山,挂帆三日见潺湲。

两宫福德齐千佛,一道恩光照百蛮。

涧草岩花多瑞气,石林水府隔尘寰。

鲰生小技真荣遇,何幸凡身到此间。



[诗名] 游普陀

[作者] 赵孟頫

[注释] ●挂帆:乘帆船而来。●两宫:指岛中心的最大寺院普济寺及佛顶山上的慧济寺。●百蛮:当时中原的人称东南地方民族为“百蛮”。●鲰 (zou,周) 生: 愚陋之人。《新方言释言》:“高祖骂人,一曰鲰生,二曰竖儒,三曰腐儒,皆同意。”后世用作自称之谦词。此处为自谦词。



梦想名山久,因之驾海来。

潮从天上涌,刹向屿中开。



普陀山 (心字石)





金粟山为缽,莲花水作台。

盘陀望三岛,咫尺是蓬莱。



[诗名] 游普陀

[作者] 徐启东,浙江上虞人,生平未详。

[注释] ●补陀:普陀为梵文音译,古时也曾音译为补陀。●金粟山:普陀佛顶山曾名金粟山。●莲花水:普陀山附近海面又称莲花洋。●三岛:指传说中海上三仙岛——蓬莱、方丈、瀛洲。●咫尺句:意思是三仙岛不过神话传说,是望不到的,而眼前的普陀山则真是蓬莱仙境一般。



名山屹立海中央,掬水先闻胜地香。

金缽盂中迎法雨,铁莲花上渡慈航。

绀宫碧瓦观瞻远,异壑灵岩应接忙。

安得红尘无箇事,披缁宴坐任沧桑。



[诗名] 普陀山

[作者] 刘廷谟,浙江秀水人,生平未详。

[注释] ●法雨: 佛教有“天花法雨”之说。●铁莲花:传说中的观音菩萨是坐在铁莲花上航海而来。●绀宫:红色的寺庙宫殿。●安得二句:说何时能摆脱世俗尘事,披上迦裟缁衣,在佛前打坐修性,任它人间几多沧桑。



三神山远不能寻,惟有洛迦名古今。

万里扶桑开四照,九天灵鹫削孤岑。

一枝鹦鹉多饶舌,遍海莲花不染心。

谒罢潮音灵洞口,皈依愿发晚涛深。



[诗名] 礼洛迦

[作者] 沈明臣,生平未详。

[注释] ●扶桑:传说中东海万里之外有扶桑国。●灵鹫:印度的神山名。●潮音灵洞:指岛上的紫竹林潮音洞。



泽国烟霞驻圣灵,六鳌驾出破沧溟。

山头晴雪半涵白,水面寒波长送青。

云拥祇林凝蜃气,香飘佛殿散龙腥。

总知极乐西方界,万顷银涛一净瓶。



[诗名] 游普陀

[作者] 邵辅明,浙江镇海人,生平未详。

[注释] ●圣灵: 指观音大士的神灵。●六鳌:神话传说中海中有6只神鳌驮着仙山,拥出海面。●祇林:与“禅林”、“丛林”等都是佛寺的别称。●蜃气:古时传说海中神蜃吐出的气形成海市蜃楼。●万顷句:说普陀山四周万顷海面都是观音大士净瓶 (仙瓶) 中倒出来的仙水形成的。



孤峰沧溟小白华,烟涛千步涌金沙。

雪衣大士元常现,云顶高僧别是家。

翠竹嫩滋山寺雨,红莲艳夺海天霞。

由来一苇堪航地,莫道茫茫未有涯。



[诗名] 咏洛迦

[作者] 蒋三台,浙江镇海人,生平未详。

[注释] ●小白华:即普陀山。普陀洛迦是梵文音译,意思是小白莲花。华,古时通“花”字。●雪衣大士:指观音菩萨,人称白衣观音大士。●一苇:一只小舟。《诗·卫风·河广》称:“莫道河广,一苇航之。”



天下名山说普陀,孤悬海曲傍岩阿。

云蒸远岸龙光跃,日照层峦蜃气多。

晴昼幢幡开雾霭,清宵钟磬起鼋鼍。

沧溟地僻人稀到,喜共胡僧逐队过。



[诗名] 题普陀

[作者] 丁继嗣,生平未详。

[注释] ●鼋鼍 (yuan tuo,元驼):水中的巨龟、鳄鱼一类动物,此句是说寺内钟磬响时,水族动物也被唤醒,有佛法无边的意思。



绝磴凌云嵌佛龛,扪天拄笏恣豪探。

苍茫远如横空碧,历乱群峰倒蔚蓝。

双屐俄从银汉落,一卷几为石梁参。

如来肉髻应非幻,最上何须驾鹤骖。



[诗名] 佛顶山登菩萨顶

[作者] 张煌言

[注释] ●佛顶山: 是普陀山主峰,海拔近300米,登峰顶(又称菩萨顶)可俯瞰全岛及附近海面大小岛屿。山顶有著名的慧济寺,终年香火很盛。●如来肉髻:指庙中释迦牟尼佛头上的发髻。



傍晓日升东,祥辉照眼红。

眸开千里旷,心静万缘空。

色相窥难言,光芒射处通。

扶桑疑可接,好趁一帆风。



[诗名] 佛顶山望日

[作者] 武镐,清代定海人。

[注释] ●眸:眼瞳,也指眼睛。●扶桑:海上神木。《十洲记》:“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余围,……日所出处。”后世以扶桑为日本国的别名。《南史》: “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



青林长秀蔚,苍岭故迂回。

井地犹存汉,山岑尚姓梅。

抱忠徒海窟,避世且云隈。

千载真冰玉,桐江亦钓台。



[诗名] 游梅福遗迹

[作者] 许琰,字玉仲,明朝吴县人,诸生。为人磊落不羁。崇祯中李自成攻入京师,崇祯自缢死,琰号恸而卒。

[注释] ●梅福遗迹: 在普陀山岛的西山梅福庵灵佑洞内,人称“梅福炼丹洞”。梅福,字子真,汉代九江寿春人,为著名隐士严子陵的岳父。汉成帝时(约为公元前8年)为南昌尉。王莽篡汉,他陈书痛斥王莽,后为避祸,弃官遁世,隐匿姓名,晚年辗转来普陀山(当时叫梅岑山),求仙炼丹,兼为山民治病,庵内灵佑洞即其遗迹。洞幽如室,内有泉水,常年流淌不歇。●苍岭:指梅岑,今用以称西山,也叫梅岭。●存汉:指梅福虽在井地,犹心存汉室。●真冰玉:喻指梅福人品玉洁冰清。●桐江句:用严子陵不图荣花富贵,隐居于桐庐富春江畔。今富春江边仍有严子陵钓台。



入吴为健卒,泛海作仙人。

抱节游于世, 随方寄此身。

大丹烹日月,小隐答君亲。

留得崖前水,涓涓蓄万春。



[诗名] 梅福洞

[作者] 朱瑾,生平未详。

[注释] ●入吴:梅福离开九江、南昌后,来到吴地,并佯装癫狂。●泛海:渡海来到普陀山。●大丹:用梅福炼丹的故事。●崖前水:指洞内泉水。洞在西山崖前。

不肯去,甘禁万劫风雨,此土缘深非妄许,悲心周广宇。

从此名山钟毓,无尽妙华慧炬,宝筏不辞千手与,度普天儿女。

[词名] 谒金门·游不肯去观音院

[作者] 赵朴初,当代诗人。

[注释] ●不肯去观音院: 在普陀山东南隅向莲花洋突出的矶石之上,该处又称紫竹林。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日本僧人慧锷第三次来华学佛取经,从五台山迎奉观音佛像一尊,由明州(今浙江宁波)下海回国,经普陀洋面遇飓风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在此处靠岸留下佛像,当地张姓居民舍宅供奉,以后渔民又为佛像盖起一座小庵堂,取名“不肯去观音院”。这就是普陀山供佛之始。●悲心:佛教认为观世音菩萨心地慈祥,并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宝筏句:说观音菩萨总是以宝筏(喻指舟船),以1000只手给与普天下人们援助,因此又有“千手观音”之称。●度普天儿女:普渡众生的意思。度,与“渡”同。



海岸潮音洞,波涛日夜流。

石崩牢设槛,岩隙补为楼。

峭壁摩文古,高僧避世幽。

斯游冒艰险,对此豁吾愁。



[诗名] 游潮音洞

[作者] 周西,浙江舟山人,生平未详。

[注释] ●潮音洞: 在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旁。此处海岸奇石耸立,由于潮汐、岸流、波浪的长期冲击,发生开裂,崩塌而形成了洞穴,潮水波浪在洞内轰然鸣响,游览者均会来此伫立聆听潮音。●摩文古:原来紫竹林岩石上有许多石刻,现大部被毁,仅留有清定海知县缪燧“禁止舍身燃指碑”,深得游人赞许。



无端绝壁起雷霆,倏尔神兵战鼓临。

鲸吼一声震谷响,鳌翻千里浪潭深。

洒来石穴纷纷雨,激向岩中点点金。

欲说此间灵异处,竞传大士听潮音。



[诗名] 梵音洞

[作者] 释悦参,生平未详。

[注释] ●梵音洞:在普陀山岛的东端崖前,面临茫茫莲花洋,是岩石在浪潮冲击下,开裂形成的巨大裂缝,浪潮撞击,发出巨响,昼夜不停。两侧岩石的中间,临空建有殿宇,奉祀观音大士。在洞的顶端穴中,隐约可见佛像,人们均传说是观音大士现身,凡在此见到佛像者,被认为有福,因此游人总是在此拥挤着争睹 “观音现身”,并聆听潮声。



买得扁舟到洛迦,群峰日日绕烟霞。

乘云已上磐陀石, 蹑屩还过千步沙。

频礼断崖思现相,却怜老眼未生花。

衰残不禁忙回首,万里沧浪水一涯。



[诗名] 梵音洞

[作者] 释超眸,生平未详。

[注释] ●盘陀石:见后文《盘陀石》诗。●屩(qiao, 跷): 草鞋。●思现相: 指梵音洞睹“观音现身”。●老眼未生花:说自己虽已年老,但老眼尚未花,而见到了洞中的佛像。



东望汪洋万马奔,潮回两洞撼晨昏。

天窗屹屹通蛟窟,石甃嶙嶙控海门。

浪破长风飞宝符,波摇片月洗灵根。

洪涛声里闻仙籁,震及云山亿万村。



[诗名] 两洞潮声

[作者] 释能, 生平未详。

[注释] ●两洞:指潮音洞与梵音洞。●仙籁: 神仙发出的声音。



黄如金色软如苔,曾步空王宝符来。

九品池中铺作地,只疑赤脚踏莲台。



[诗名] 千步沙

[作者] 屠隆,明代诗人。

[注释] ●千步沙:是普陀山东面三个沙滩中最大的一个,其余两个称百步沙、金沙滩。千步沙与百步沙面临碧波万顷的莲花洋及东海,其沙细软洁净,是海浴的良好场所,每年夏天游者如云。●空王:佛教对诸佛的通称。《圆觉经》:“佛为万法之王,又曰空王。”



千步堪留月,禅光散碧霞。

远看金布地,近泛浪成花。

水气云飞絮,波声雷驾车。

慈航如可渡,此夜拟乘槎。



[诗名] 千步沙夜月

[作者] 孙渭,清代诗人。

[注释] ●慈航:佛教称观音菩萨普渡众生的航船为“慈航”。



何年巨灵展双手,劈尽千山万山后,

余枝犹能向此间,点缀峰峦无不有。

观音洞里石玲珑,观音洞外石相负。

层层枕压钜细横,大石如冈亘其首。

上承一石状如菱,坐有百余人可受。

吾谓磐陀如片云,菩萨乘之来洞口。

巨鳌鼓猎忽相迎,遗此海滨当石纽。



[诗名] 磐陀石 (长诗选14句)

[作者] 万言,清代宁波人。

[注释] ●磐陀石:在普陀山西峰“灵石禅林”门外有两块巨石,上下相积,石面纵横各10余尺,上面一块如菱状,称“磐陀石”。此两石奇异处在于两石相积处,底石顶略尖,上石也阔而尖,可是相置甚好,上面站一、二十人,丝毫不动。两石罅隙处,望之通明,并不衔接。石上有明代侯继高所书“磐陀石”三字石刻。石旁有阶梯,沿梯可攀登石面。●鼓猎:象鼓声与旗声,形容风浪声音。李白诗: “鼓雷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浔阳。”



巍巍磐石立孤峰,大士何年坐此中。

听法不真龟化石,漫劳千年聚鱼龙。



[诗名] 谈经石

[作者] 释空璧,清代僧人。

[注释] ●谈经石: 即磐陀石。传说观音大士坐在此石上谈经说法,故称。●龟化石:指磐陀石附近的“两龟听法石”。●聚鱼龙:传说观音大士说法时,海中水族鱼龙均聚于此听法。



洛伽二百里,巨石不可数。

磐陀独标异,其以神佛故。

方广十余丈,崖颠谁辇附。

说法惊波涛,两龟竞相赴。

至今岩石上,昂首吐烟雾。

听法岂无人,水族反得度,

千载留磐石,令人屡回顾。



[诗名] 两龟听法石

[作者] 孙渭

[注释] ●两龟听法石:为普陀山西山磐陀石附近山峰侧壁上两块巨石;两石一前一后,形似两个乌龟昂首而上。当地传说此两龟在观音大士说法时,从海底龙宫中爬上山来听法,因听法听出了神,延误了返回水中的时辰,化为两石。另一传说是两龟听法时因听不懂而嬉戏,被罚化石。●水族句:言海中水族爬出水面来听观音说法,后来均得道,被菩萨超度成仙。



盘陀石



见说磐陀著地灵,普门曾此坐谈经。

二龟何事翻成石,想是当年不解听。



[诗名] 二龟听法

[作者] 何辰生,生平未详。

[注释] ●普门:佛家语。《华严经》谓一门之中摄入一切法,谓之普门,又云普法。佛菩萨以神通力示现其身,化导一切众生,使其通于佛道,亦名普门。《法华经·普门品》:“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叶普门示现神通力。”●不解听:未听懂。传说当年听懂观音说法的水族均得道成仙,二龟因未听懂,化为岩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